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之我见

2023-08-09 09:59:56
株洲誉美医院   李志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较大。慢性肾功能不全多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造成肾小球过滤难以满足具体标准,机体中的废物难以排泄,还会出现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从中医药角度出发探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以供参考。
       1.什么是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状态,也是一种渐进性的过程,通常由各种慢性肾脏病引起,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肾脏逐渐失去过滤废物和液体的能力,导致尿液中废物、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功能不全会进一步加重,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轻微或没有明显症状,临床号称“沉默的杀手”,但随着肾功能的衰退可能出现疲劳、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水肿、尿量减少、尿液变浓变黄或含有泡沫、高血压、贫血等,晚期可能出现尿毒症症状,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胀、肌肉抽搐等。
       2.中医角度下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你了解吗?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受外邪侵袭等原因致肾气亏虚、肾阳虚衰、肾阴亏损,甚或脾肾亏虚、瘀血浊毒内阻。以下是中医角度下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2.1肾气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耳鸣耳聋、小便频数异常、夜尿频多、遗尿、尿后淋漓不尽等。
       2.2肾阳虚衰型
       肾阳虚一般是以全身机能低下,伴有寒象,主要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萎靡、面色恍白或黧黑、舌淡苔白,或者是阳痿等症状。
       2.3肾阴亏损型
       肾阴虚主要是以肾病和阴虚内热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津等。
       2.4肾阴阳两虚型
       肾阴阳两虚既有肾阴虚的症状,也有肾阳虚的症状,治疗方法为兼顾补肾益气和滋阴养肾。
       2.5脾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溏,还有全身乏力,容易疲劳, 夜尿频多、体重减轻,容易感到寒冷。
       2.6浊毒内阻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晦暗、口苦口干、消化不良、舌苔黄腻、情绪低落等。
       3.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3.1补肾法
       补肾阴,中医认为,补肾阴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方向。常用方剂应以滋补肾阴为主,最常用的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若是阴虚火旺症状明显,可以使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补肾气,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机体肾气匮乏有关,因此治疗中可以使用具有补肾气功效的方剂进行治疗。常用方剂为肾气丸。
       补肾阳,中医认为肾阳不足也会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现象。补肾阳常用方剂为右归丸。
       3.2清热利水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常伴有热毒、湿邪的蕴结,可通过清热利水的方法排除湿热。常用方剂为猪苓汤。
       3.3健脾利湿法
       中医认为肾虚导致水液不化易积聚成湿邪,进一步损伤肾功能。因此,通过药物促进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有助于排除湿邪。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3.4健脾补肾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会产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溏,以及夜尿增多等现象,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健脾补肾法可以改善上述症状。   常用方剂为四君子汤、归脾丸、右归丸、肾气丸等。
       3.5化浊排毒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会产生面色晦暗、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造成患者体内毒素积聚,长时间下则会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此,临床中常用方剂为益肾排毒汤。
       3.5针灸疗法
       中医认为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肾功能。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针灸疗法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和调整肾功能。
       总而言之,中医针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较为全面,并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中医治疗也应与西医药治疗相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