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淋巴水肿的防与治
2023-08-10 09:00:00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胡妮霞
淋巴水肿是指液体与蛋白在脉管外组织中的积聚,是妇科乳腺癌手术后较为常见的顽固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两个月,倘若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会直接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科普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促使患者功能恢复。1.发生淋巴水肿的原因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缺失或是堵塞,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体液、蛋白质在皮下积聚而形成的。乳房切除术因为切除了周围的淋巴组织,会对局部淋巴系统产生损伤,而在术后的放射治疗、伤口感染等因素影响下,直接诱发了淋巴水肿,使其成为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水肿原因,是由于液淋巴结清除后,淋巴回流受阻所引发的,临床上为患者上肢从上臂到前臂、手部等,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等。倘若局部有一个较小的伤口,会因为水肿的上肢局部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引发急性淋巴管炎。患者的上肢则会出现皮肤发红、疼痛及丹毒样,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发热,需采用抗菌药物才能好转,而反复发作会直接加剧水肿,需采取有效治疗工作,避免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2.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家属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讲解有关淋巴水肿的知识,重点强调如何预防淋巴水肿的常识,让患者能充分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及了解手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的重要性。
(2)减少淋巴液回流因子。淋巴系统部分中断会直接导致淋巴系统回流时受到阻力,需避免回流因素的影响。如,避免配套各种压迫淋巴回流路径的首饰、衣物与配件等;切勿穿一些紧身衣物,否则会影响淋巴回流;选择舒适的内衣,对内衣的松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一些没有钢丝的内衣;不要在患侧测量血压,否则测量血压的气囊会对患肢产生压力。
(3)限制淋巴液产生。淋巴液是透过淋巴系统回流的液体,避免淋巴液产生切勿让患者侧上肢做出过度用力、重复性极高动作,否则会导致肢体酸痛,酸痛会引发局部性发炎,增加淋巴系统负担;避免血管扩张,如避免患侧受到日晒、蒸气浴、热敷等,否则会加剧淋巴水肿;避免激烈性的推拿或按摩,此种按摩会直接导致血管扩张,增加淋巴液,引发患者淋巴肿胀。
(4)保护皮肤,避免感染。任何伤口皆有可能感染,加剧淋巴系统负担,引发淋巴水肿。因此,倘若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疹子、温度上升等,需立即咨询医生;避免抓伤皮肤,如注射、抽血、针灸等,会造成细小伤口;从事有可能受伤的活动时,需戴好手套保护双手;患侧上肢倘若出现干裂,则性需要在沐浴后使用乳液进行涂抹。
(5)维持身体健康。淋巴水肿并非一天造成,早期发现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有良好效果,因而需在术后仔细观察患肢肿胀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如紧绷、肿胀、酸痛等,则及时告知医生。在饮食上食用一些低盐、高纤维食物,避免蛋白质过度堆积。
3.术后淋巴癌的治疗措施
(1)皮肤护理。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大量的蛋白质会积聚到组织,极易诱发感染,即便是皮肤破损也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需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因此,需要避免患者出现外伤、患肢抽血、注射、静脉注射等,还要避免患者的患肢提重物、长时间下垂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否则会造成皮肤损伤,引发感染。
(2)功能锻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能有效促进淋巴实现良好循环,如采用伸懒腰、腹式呼吸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腔中的压力,让淋巴液实现回流。通过上肢抬举运动能让肌肉实现良好收缩,促进淋巴循环,过程中避免过度运动,否则会加剧淋巴系统负担,致使淋巴水肿更严重。运动中只需秉持着从远端到近端,从腕部都肘部再到肩关节,秉持着循序渐进原则即可,切勿过多运动。
(3)按摩。此为治疗淋巴水肿中有效的方式,利用按摩形式能清空周边组织的淋巴管,加速患肢淋巴液回流,按摩中需由专业性的按摩师进行。在按摩中秉持着轻柔、缓慢、温和等原则,避免对皮肤产生损伤,而按摩的方向则从手、前臂向腋下方向进行,按摩中戴上压力手套,效果会更加好.
(4)佩戴压力袖套。日常生活中佩戴压力袖套能有效预防淋巴水肿,避免水肿情况进一步恶化。袖套使用时间为第一周每天2小时,第二周则可以多加一个小时,确保皮肤能对压力袖带有适应过程,适应后则可以全天进行配套,晚上睡觉前脱掉,并确保每天能不少于8小时。
(5)压力泵治疗。顾名思义是采用淋巴水肿机,通过将能够充气膨胀的袖套放在肿胀的部位上,充气后使其膨胀,从而将水肿液体推向心脏。此种气压装置一般是多腔室、连续及可调节的压力梯度泵,泵压为波浪状向中心递减,有效推动水肿液体进行入到血液循环中,对治疗淋巴水肿有着良好效果。
(6)垫高患侧上肢。在进行乳腺癌手术后,采用自己制作的柔软枕头放在患肢处,垫高患肢能起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恢复患肢功能的效果,有效预防了淋巴水肿。
(7)心理干预。由于患者此阶段中受到疾病的影响,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脆弱、焦虑、脾气暴躁等问题,需要家属能充分尊重患者,以细心、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引导患者能正视疾病。同时,为患者提供此方面的知识,消除以往的知识误区,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胎膜早破知多少,冷静应对不用慌 下一篇:关于麻醉管理体系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