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2023-08-17 09:24:59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陆昌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陆昌明
我国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居第4位,肿瘤致死病因第2位。肝癌患者在2020年全年新增病例数量高达41万,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肝癌发病率的相当大的比例。更棘手的是其中只有不到30%的人适合根治性手术,近一半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在中期肝癌的治疗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着诸多限制,比如肿瘤完全坏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等。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已逐渐成为备受瞩目和重视的治疗手段。什么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肝动脉灌注化疗并不是肝癌治疗中的新技术,它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80年代。当时为完成化疗药物灌注应用外科肝动脉置管或者血管内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插管。与全身化疗相比,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可以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和减少化疗药物向其他器官中的分布,因而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果和减少全身副作用。
肝动脉灌注化疗适合哪些患者?
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指通过大腿根部股动脉(或腕关节桡动脉等)穿刺,进入一根铅笔芯粗的导管,在 DSA的引导下将导管送至肝动脉,并在24-48小时内,向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
针对晚期肝癌,尤其是肿瘤体积巨大、广泛分布、并发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等情况,传统的介入治疗效果受限,或出现不良反应。据研究表明,对于这一特定人群,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方法。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肝动脉灌注化疗用于IIb~IIa期7cm以上或不适合外科切除的个别肿瘤,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系统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免疫治疗或者仑伐替尼/贝伐单抗靶向药物治疗IIIa期患者。
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原理
肝脏与其他器官不同,它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肝细胞正常靠门静脉供血滋养(75%);肝细胞癌的狡猾之处在于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高达90%的血供来自肝动脉,而门静脉供血则极为有限。
聪明的科学家们则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动脉,缓慢而持续地灌注,让药物在肿瘤内蓄积更长的时间,从而达到“直捣黄龙”的目的,在不影响正常肝脏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程度的杀伤效果。而且回流的药物浓度极低,对全身脏器的副作用也大大降低,可谓“减毒增效”,一箭双雕。
肝动脉灌注化疗一般需多少时间?
一般而言,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周期为每三周一次,通常需要进行两个周期,即约六周。医生将运用增强CT或MR等影像学技术,结合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肿瘤标志物,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若肿瘤体积缩小或趋于稳定,或肿瘤活性(强化)减弱、肿瘤标记物减少,则表明该疗法具有显著疗效,可持续进行2至4个周期的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如何?
在III期试验中,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均呈现显著提高(23.1月对16.1月,48.4%对32.7%),同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9%对30%),相较于传统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相当于联合靶向免疫药物,且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出色。
在肝动脉灌注化疗与PD-1单抗特瑞普利和靶向药物仑伐替尼(LARP)联合应用的II期临床研究中,晚期肝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0.5个月,客观缓解率达63.9%,其中5例(13.9%)肿瘤得到完全缓解,8例患者肿瘤缩小达到手术标准。
在“HAIC+免疫+靶向”3联方案中,经过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冲锋”,肿瘤在接受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的“洗礼”后,遭受了严重的损伤,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抗原的释放,从而激活了机体免疫大军。
总之,在晚期肝癌患者中,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其微创、安全、高效、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的临床研究所证实,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脑梗死是怎么引起的?应该怎样预防? 下一篇:人流术后关爱,让爱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