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压力性尿失禁怎么办
2023-08-28 16:03:36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杨亚莉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杨亚莉
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人群打个喷嚏,就会不自觉地漏出尿液,甚至咳嗽、大笑时,尿液也会不受控制地从尿道流出,让人十分难堪。这种漏尿的情况,提示可能发生了压力性尿失禁,需尽早治疗。虽然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是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很少,为此有必要说一说压力性尿失禁那些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该病的防控水平。1.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升高,尿液不受控制地外流情况,多见于咳嗽、大笑、打喷嚏、体力活动、体育锻炼等腹压突然升高状态下。压力性尿失禁,多发生于经产妇及高龄女性,青少年及未生育的女性发病率相对较低。该病发生后可逐渐进展,随年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须高度警惕,积极防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发展。
2.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该病发生原因主要为盆底肌和支持尿道的肌肉松弛所致,同时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也可影响尿道控制效果,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支持肌肉的功能减退或障碍,若腹压升高时,可导致尿液外漏。盆底肌松弛是压力型尿失禁的最常见病因,其主要原因为妊娠或分娩等过程,引发盆底肌损伤,局部肌肉松弛,无法有效支持尿道,因此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除此之外,尿道先天缺陷,如括约肌缺陷等,也可影响尿道控制作用,腹压升高时容易出现尿液外漏情况。部分妇科手术会改变盆底组织结构,影响了盆底肌对尿道的支持作用,容易诱发压力性尿失禁。男性泌尿系统手术时,可能会损伤尿道肌肉,术后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除此之外,绝经、年龄增加、体力劳动、吸烟、肥胖、便秘、慢性咳嗽等因素,也可促进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发展。
3.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轻度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偶发的尿失禁,突然打喷嚏或咳嗽时才会发生尿失禁,日常运动时不会发生尿失禁等情况。中度尿失禁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也会出现尿失禁情况,如跑、跳、起立等运动时,会出现不自主的尿液外漏情况。重度尿失禁患者,轻微运动或者是体位改变就可导致尿失禁发生,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需要穿戴纸尿裤等,避免尿液外漏湿了衣裤。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此时多提示合并尿路感染,需尽早干预治疗。
4.压力性尿失禁该如何诊断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可以采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先采用保守疗法,如盆底肌锻炼、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核心肌群呼吸训练法等,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肥胖患者减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禁止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避免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多种保守疗法联合应用,可改善盆底肌支持作用,可提升尿道平滑肌收缩力,进而提升其支持与控制作用。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采用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帮助改善下尿路症状。对于严重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改善盆底肌和尿道肌肉的解剖结构,进而对抗压力性尿失禁。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尿道中段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手术等,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可靠,但术后需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出现伤口及泌尿系统感染。
5.如何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妊娠期要注意控制好体重增加的幅度,避免胎儿过大,加重盆底肌损伤。产后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或体力劳动。产后42天及时入院复查,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等情况,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和训练,提升盆底肌群力量,防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发展。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多摄入粗纤维食物,避免便秘等情况引发负压升高。此外,应积极控制各种慢性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避免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中西医如何治疗脑出血,你知道吗? 下一篇:白带异常常见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