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医特色技术(病房内的宣传栏)

2023-09-07 10:08:41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覃彦琼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覃彦琼
       中医特色技术是中医学中的特殊治疗,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方法,也称中医适宜技术,它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心血管疾病不是单纯的心脏、血管的问题,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中风等。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围绕心血管常见疾病进行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的优点。而最常见的中医特色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是一种疗效显著、作用广泛的中医疗法。对于高血压病,通过针刺合谷、太冲、风池等穴位,不仅起到降压的作用,还能有效缓解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状。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可以通过针刺膻中、内关、神门等穴位及艾灸神阙、涌泉等穴,起到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等作用。
       艾灸疗法
       是借助艾条燃烧的热力对人体肌表产生温热性刺激,利用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病所。它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温补阳气。艾灸疗法常用为神门、足三里、心俞、膻中、巨阙、内关穴采用艾灸疗法,其中选取神门、足三里穴位进行艾灸刺激,可起到温通心脉、活血之效;对其心俞穴进行艾灸刺激,可直达五脏;刺激膻中穴,具有宽胸、调气、降逆等功效;刺激巨阙、内关穴,可起通络、活血、行气通痹等功效;诸穴位均采用艾灸疗法,可共奏止痛、化瘀、通血活络等功效,改善患者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按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疗法,人体的各个器官在耳朵上均有相对应的穴位,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且疗效迅速。同时,耳朵是人体反射区的集中地,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身体的功能,如控制食欲、帮助戒烟戒酒、缓解焦虑和失眠等。比如心绞痛发作时刺激与心脏对应的耳穴可快速止痛,头晕头痛时刺激与头部相对应的耳穴,亦可迅速起效。
       拔罐治疗
       拔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在身体表面特定穴位上放置罐子,通过产生负压吸附效应,利用负压的吸引作用产生一种良性的刺激,以达到通经散寒、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等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常用拔罐部位为背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与其相应的脏腑的位置相邻近,可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如心俞穴与心脏相邻近,可治疗胸痛、心悸等与心脏相关的病症。人体感受风寒,或者体内有瘀血、痰湿等,便会阻 碍脏腑经气运行,产生疾病,此时在背部膀胱经上拔罐,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化痰除湿、调节脏经气,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相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发挥了针和药的双重作用,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效果。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特点。对于冠心病属瘀血阻滞者,可取心俞、足三里等穴位,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进行穴位注射,起到活血通脉的作用。而对于证属气虚者,则可用具有补气功能的黄芪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起到补气通络止痛作用。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疗法。药物和穴位的选取据所治病症而定,比如治疗冠心病可用辛散的药物贴敷膻中、神阙等穴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高血压可用辛温之药贴敷涌泉等穴以引火下行、平 肝降压。穴位贴敷既可使药物 直达病所,又弥补了内服药物在对胃肠道刺激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药效持续、  大多无创无痛、副反应小等优点,适用人群较广泛。
       总的来说,中医将心血管疾病归为“心病”范畴,认为心主神明,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不是仅仅针对患处,而是全面调理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中医特色技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活血化瘀等方式,帮助身体恢复平衡,促进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用或不当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