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梗死科普知识——时间就是大脑

2023-09-11 09:28:52 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刘瑞
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刘瑞
       脑梗死即脑梗塞,现代临床医学上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主要是指人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因缺血、缺氧导致自身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软化,脑梗死临床类型细分之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等,其中脑梗死占据脑卒中80%。而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抢救,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就会越好,反之,患者预后效果便会越差。本文将对脑梗死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全面科普分析。
       1.引发脑梗死的常见因素及临床症状
       大量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引发脑梗死的常见因素中,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肥胖、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过快、休克等都会致使脑梗死发病风险大幅升高。该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患者起病急,往往没有前驱症状,会突然昏倒,或者出现意识障碍、言语障碍、半身瘫痪等表现。
       2.脑梗死的危害
       脑梗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脑梗死已经称为我国脑卒中死亡主要死因,其作为一种脑部突发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群体,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坏死程度往往与血栓部位、大小等有一定关系,且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发病时即患者脑部动脉主干栓塞引发脑梗死,若情况严重,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救治,自身生命安全便会受到直接威胁。
       3.脑梗死的防治要点
       3.1预防大于治疗
       需要明确的是脑梗死只要发生,病情便不可逆,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出现伤残或者死亡,治疗越及时患者受到的伤残程度便越低,预后效果会更好;反之,治疗越晚,患者的伤残程度便越重,预后效果便更差;所以对于脑梗死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除此之外,即使对于发病后的脑梗死患者而言,合理的预防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从而确保自身能够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生存、生活质量。
       3.2日常防护措施
       (1)比如对于本身便患有高血压患者,必须谨遵医嘱定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确保自身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这也是预防脑梗死的有力举措。
       (2)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平时要严格控制好饮食,坚定长效降糖治疗,确保自身血糖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以达到预防脑梗死的目的。
       (3)高血脂患者要周期性地进行降脂治疗,科学饮食,按照医生医嘱使用降脂药物,以预防脑梗死。
       (4)中老年群体要有意识地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关注自身心功能变化情况;平时生活期间坚定健康作息,健康饮食原则,远离烟酒等不良嗜好。
       (5)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不可长期处于肥胖、超重状态,随时间推移,这都会导致脑梗死发病风险不断升高。
       (6)杜绝熬夜行为,保障睡眠质量,同时也不可过度劳累或者剧烈运动,逐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可频繁情绪波动,这都会导致脑梗死发病率升高。
       (7)平时要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案。
       (8)定期体检,谨遵医嘱行事,察觉不适,或者有脑卒中先兆,提高警惕,提前去往专业医院就诊。比如突发头昏、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面部发麻、言语困难等,便要第一时间去往医院做头部CT,因为上述症状很有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
       3.3发病时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发病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比如患者发病,自己还有意识或者周围有家属时,务必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使患者可以迅速就医。等待救护车的过程,家属可尝试引导患者去枕平躺,松开患者衣领,转动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患者能够越早得到治疗,预后效果就会越好。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梗死相关医学知识的科普,可以看出该病的重点在于防范,所以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本身患有慢性病群体)而言,日常生活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健康生活、合理工作、正确饮食、科学运动、定时体检,才能有效远离脑梗死侵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