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预防新冠
首页 > 科普 >

冠心病知多少,系统的了解它才能预防它

2023-09-11 10:23:32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冠心病一科 侯海文 5311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冠心病一科  侯海文
       心脏作为人体中的“发动机”,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心脏的不停跳动,人体才能够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然后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输到各个组织,并将身体中产生的废弃物带走,由此才能够确保我们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心脏在为身体供给营养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很多的能量和养分才能保持正常工作,一旦无法保障心脏的正常血供,那么心肌细胞就会因此受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相应的冠心病也会随之产生。本文就向大家科普关于冠心病的知识。
       1.你真的认识冠心病吗?
       一些人对冠心病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患有冠心病仅需要进行药物、手术或者其他临床治疗方式就能够治愈,即使无法治愈也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冠状动脉是心脏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主要供应通道,当冠状动脉内的脂肪、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块时会导致冠脉狭窄或堵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症状。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冠心病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率较高,且该疾病多发生于35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发病率年龄要晚于男性。近些年,我国的冠心病患者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如何预防冠心病成为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内容。
       2.冠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2.1心绞痛
       心绞痛,也称为胸痛或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性疼痛、紧搏感、闷痛或剧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
       2.2呼吸困难
       冠心病患者可能在运动或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气短或呼吸困难。
       2.3乏力和疲劳
       冠心病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造成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使患者感到乏力和疲劳。
       2.4心悸和心律不齐
       冠心病可能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出现心悸感和心律不齐等症状。
       2.5恶心和呕吐
       当冠心病引起严重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2.6手臂、腰背等部位的疼痛
       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感到胸部以外的其他部位有疼痛和不适,如左臂、手臂、腰背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可能体验到不同的症状,有些症状可能也会被错误地归因于其他身体问题。如果有以上症状或有冠心病的风险因素,请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
       3.如何预防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管理慢性病的措施,改变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以下是预防冠心病的一些建议:
       3.1健康饮食
       生活中注意采用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包括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健康蛋白质(如鱼、豆类和坚果等)以及低脂乳制品。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生活中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3.2控制体重
       肥胖也会诱发冠心病,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超重和肥胖能够预防冠心病。控制体重时需要注意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不建议选择不科学的减重方式。
       3.3积极运动
       生活中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4戒烟和限制饮酒
       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一步,要尽力避免二手烟的接触。饮酒应限制在适量范围内,建议女性每天最多饮酒1杯,男性最多为2杯。
       3.5控制血压和血脂
       保持血压和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遵医嘱进行治疗,如需要可以考虑药物干预。做好慢病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发生。
       3.6管理糖尿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定期检查和合理用药。
       3.7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心脑血管专项检查,适当控制心理压力和应对消极情绪,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患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管理相关慢性病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并且与医生合作制订个人化的预防计划和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能够确保心脏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5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