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热卡量和成分,究竟应该如何?

2023-09-26 20:21:23 安徽宣城广德市人民医院 曹爱平
安徽宣城广德市人民医院   曹爱平
       采用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强重症患者的抵抗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出院和康复,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病情。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营养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肠内营养则是一种极佳的营养疗法。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肠道营养所需的热卡量及成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热卡量应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来确定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适量的营养支持。这种方式相对于静脉营养支持有许多优势,包括降低感染风险、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等。在确定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热卡量时,应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来确定。 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与其疾病状态、代谢状态以及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要高于一般人群。为了满足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能量需求:一般来说,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可按照每公斤体重20-30卡来计算。在确定初始营养计划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每日的能量摄入量。
        2.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来调整能量需求: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可能会因为其疾病状态而发生变化。例如,感染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在初始能量计算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3.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来确定能量需求:通过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其能量需求。常用的营养评估工具包括体重指数(BMI)、骨骼肌指数(SMI)、骨密度等。
       二:成分应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是指在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胃肠功能受损时,通过肠道给予营养支持。下面将详细介绍早期肠内营养成分的重要性以及包括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内的全面营养支持。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尤为重要。蛋白质参与修复受损的组织、加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等。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2.0g/kg体重。可以选择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鱼肉、鸡肉、豆类等,以提供必要的氨基酸。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提供身体所需的糖类。对于重症患者,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满足代谢需求,预防肌肉分解和蛋白质利用。推荐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面条、土豆、蔬菜等,以提供持续的能量供给。
       3.脂肪:适量的脂肪摄入对身体的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素,每克提供9大卡的能量。脂肪早期肠内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加能量摄入,特别适用于需要高能量摄取的患者。可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鱼油等,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还应当考虑添加以下营养素:
       4.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C、D、E和K等,维生素在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提供维生素的补充,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矿物质:如钙、镁、铁、锌、硒等矿物质在机体的酶活性、细胞传递和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早期肠内营养中提供适量的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正常的细胞功能。
       三:总结起来,早期肠内营养成分应包括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同时还应注重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摄入。最重要的是,在制定早期肠内营养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的营养监护,并根据病情调整配比,以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1.密切监测胃肠功能和全身营养代谢指标
对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确实需要密切监测胃肠功能和全身营养代谢指标,以确保合理的热卡量和适当的营养成分供给。以下是一些需要监测的指标:
       2.胃肠功能评估:监测胃肠道的功能情况,包括胃排空能力、肠蠕动情况、肠道通透性等。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胃肠镜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道钡餐检查等。营养评估指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全身代谢情况,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蛋白、白蛋白、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3.能量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评估患者的能量需求。常用的方法有基础代谢率计算、热能公式计算、间接卡路里计算等。
       4.摄入量监测:监测患者实际摄入的肠内营养量和每日热卡摄入量,以确保符合患者的能量需求。可以使用流量计、称重法等方法进行监测。
       5.消化吸收功能监测:通过监测粪便性状、粪便量、房中氢试验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判断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和调整方案。
       6.血液生化指标监测: 监测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评估全身代谢情况和营养支持的效果。
       7.对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要综合评估胃肠功能和全身营养代谢指标。通过密切监测这些指标,医疗团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提供适当的热卡量和营养成分供给,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需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