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原则的健康科普
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卫生院 林锐娜
药物是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但使用它们需要谨慎。正确使用药物的三大核心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首先,我们必须确保药物的使用是安全的,这意味着最小化治疗风险并最大化治疗效果。其次,药物必须是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或预防疾病。最后,考虑到经济性,我们应该追求最低的医疗费用和最高的治疗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择最便宜的药物。
一、合理用药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评估用药需求
不是所有的病症都需要立即用药。例如,当体温未超过38.5℃的轻微发热,首选的方法是采用物理降温,而不是立即服用退烧药。
(二)与医生沟通
在接受处方前,务必告知医生您当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和保健品,以防止药物重叠和相互作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未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消渴丸,而医生又为其开具了格列美脲,这将导致药物重叠,可能引发低血糖等严重问题。
(三)正确的给药时机
不同的药物有其特定的最佳服用时机。例如,降压药和糖皮质激素建议在早晨服用,而他汀类药物则建议在晚上服用。此外,还需注意药物与饮食的关系,如某些药物需要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
(四)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如老年人。某些药物组合可能会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五)监测不良反应
在服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任何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例如,服用阿司匹林时出现的胃痛、黑便等症状。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药物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带来风险。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谨慎使用
谨慎使用简单来说是指“能不用就不用”。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但也有部分疾病并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就可以达到自愈。例如,普通感冒可能不需要药物,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会自己痊愈。但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可以到医院找医生做一个对应的诊断,然后听取医生给出的建议就行,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通过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能就足够了。
(二)简化用药
简化用药的意思是指,“能少用就不要多用”,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为它们之间可能会有相互作用。如药物之间如果加量或者减量过重的会就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三)优先口服
口服药物通常比注射更安全、更经济,但可能起效较慢。简单来说,如果到了非要用药时“能口服就不要肌注”,因为口服用药要比注射方式更加安全一点,同时也能够容易被患者接收,但会导致肠胃道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谨慎输液
虽然输液效果快,但可能带来更高的风险。对于重病或者特殊类型的患者来说,输液无疑是最快见效的方式,但由于输液时直接将不同的药物直接输入到患者的血液当中,所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要远远超过其他给药的途径,甚至更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影响。所以“能肌注则不要输液”。
三、合理用药的正确方法
(一)合理用药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口服而非注射,选择肌肉注射而非静脉滴注。对于处方药,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二)避免药物重复与相互作用:在购买非处方药时,要确保不会与其他药物成分重复,并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正确的给药方式:不同的药物剂型有其特定的给药方式和要求,如片剂、胶囊剂和合剂等。规律地服药时间,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建议,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选择合适的送服液体,一般建议使用温开水服药,避免使用饮料、茶或牛奶等。
(四)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时需要特别小心,并在用药后密切观察任何不良反应。针对从事高空作业、驾驶作业等特殊行业的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所用药物是否对患者工作造成影响。
(五)药品的合理存放与疫苗接种
首先,药品的存放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妥善的保管,对药物后期是否发生变质以及药性丢失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医院或者患者在保存药品时,应当根据国家药品管理办法当中的标准规定或者医生的建议对相关药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存,以此可以有效避免药品出现变异或者失效。其次,还应当避免儿童或者精神存在问题的患者接触到药物,若是存在误服的情况,需要及时携带相关药品与包装进行就医洗胃处理。此外,疫苗的接种也是一种有效预防感染不同病症的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
(六)保健食品无法代替药品
只要是保健品、保健食品等只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调节人体机体的功能,比较适合部分特定的人群,但是这些保健品并不能替代药物,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患者需要正确看待保健品和药品。
总之,正确和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用药是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考虑使用药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此外,需要注意,保健品不等于药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