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叶丽丹
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机会。本科普文章将介绍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措施。
危重症患者的定义
危重症患者是指因严重创伤、严重感染、重大手术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异常,有可能威胁到生命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及时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和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常见的危重症状
心搏骤停: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严重威胁生命。
呼吸困难:患者在呼吸过程中感到困难或无法正常呼吸,可能伴随呼吸急促、气促、窒息感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肺部疾病(如哮喘、肺炎)、气道阻塞或损伤、呼吸中枢受损等。
严重出血:患者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出血可能源自外伤、手术后出血、消化道溃疡或破裂血管等原因。严重失血会影响组织氧供,危及生命。
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异常,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恍惚、昏迷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头部创伤、脑缺血缺氧(如中风)、药物中毒等。
严重疼痛:患者感受到剧烈而持续的疼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正常功能。疼痛可能由外伤、手术后、肿瘤压迫或疾病发作等引起。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在发现紧急情况后,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反应并采取行动。时间对于急救而言非常关键,每一秒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抢救时间: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危重病人,要尽可能缩短到达医院之前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制定优先级:在多重伤病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处理的优先顺序。例如,先处理生命威胁较大的病情,如心脏骤停或严重出血。
有效沟通: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病情和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在与急救团队成员之间也需要进行清晰、准确的沟通,以确保协作顺畅。
安全救治:抢救现场要安全。对于抢救现场要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持续监测: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人性化关怀:在抢救过程中,积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常见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保护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CPR)。这包括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出血控制: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要采取措施迅速止血,如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提升患肢等,以减少失血量。
静脉通路建立:在适当情况下,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液体、药物和输血等必要的治疗。
疼痛缓解:对于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需要时给予氧气支持以维持足够的氧合。
体温调节:对于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体温调节,如使用退热药物或给予保温措施。
心电监护:对于心脏相关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监测心脏活动,并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常见的院前急救器械使用
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用于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电除颤。
氧气瓶和面罩:用于给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辅助通气,提供氧气。
担架和固定带:用于患者的转运和固定,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不受进一步伤害。
结束语:
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同时,也要强调合理预防,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