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蔽性中耳炎的再认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五官科 王娟
中耳炎即累及中耳全部或者是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多发群体为儿童,患者会出现耳痛、流脓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隐蔽性中耳炎属于中耳炎之一,病变发展隐匿,导致漏诊概率较高,故应进一步认知隐蔽性中耳炎,从而确保疾病诊治的及时性,改善预后效果。
一、隐蔽性中耳炎概述
隐蔽性中耳炎即存在完整鼓膜的中耳炎症,中耳中具有肉组织或胆脂瘤等病变,未出现流脓和鼓膜穿孔史,具有病变发展隐匿等特点。该疾病病因尚未明显,主要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息息相关。隐蔽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可伴发耳痛和耳胀闷感等表现,部分患者无临床体征或症状。
二、隐蔽性中耳炎危害
隐蔽性中耳炎具有缺乏症状的特点,导致诊疗不及时,不利于预后效果的保障。倘若未能及时诊治该疾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内淋巴水肿、面瘫以及脑膜炎。除此之外,隐蔽性中耳炎也具有一些后遗症,如鼓室硬化、听骨损害以及鼓室粘连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隐蔽性中耳炎检查
对于疑似隐蔽性中耳炎患者,可给予多频鼓室导抗检测和耳声发射检查。在隐蔽性中耳炎诊断中,耳声发射检查的价值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声导抗检测以及CT检查确为必需。声导抗检测能够反映出中耳病变,CT检查可以体现病变程度以及范围,二者能够将病变情况确定下来。除此之外,在临床检查中内耳镜检查也较为常用。
四、隐蔽性中耳炎治疗
保守治疗:通过耳内镜对外耳道以及鼓室加以清理,通过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对鼓室进行冲洗。若患者炎症控制效果理想,并且咽鼓通畅者可实施鼓膜贴补。
手术治疗:在隐蔽性中耳炎治疗中,常用术式包括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以及鼓室形成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1)鼓膜修补术适用于听力损失小或气骨导距小患者,修复材料可采用耳屏软骨膜、耳垂脂肪等。于鼓膜穿孔边缘,进行血管床的制备,将明胶海绵粒置于生理盐水内,通过明胶海绵粒对鼓室加以支托,将修复材料植入,对外耳道实施填塞处理,填塞材料可选碘伏纱条以及抗生素明胶海绵等,于2周后将外耳道填充物去除。(2)鼓室形成术适用于气骨导距大或者是边缘性大的患者,在外耳道后壁做出内切口,将鼓膜掀开,探乔听骨链,鼓室支托同上一术式,通过修复材料实施内植修复,恢复鼓膜以及皮瓣,按照上一术式完成外耳道填塞物置入和拔出。
总而言之,隐蔽性中耳炎常见症状为听力下降,可伴发耳痛以及耳胀闷感等表现,具有进展隐蔽、反复发作等特点,存在较高漏诊率。故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及时有效诊治,科学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为患者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