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血的八大误区,今天你get了吗?
2023-12-25 11:17:35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 张勇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 张勇
血液之于人体循环系统不可或缺,其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条件。同时临床输血也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治疗手段,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关于输血仍有很多人对其存在一定认知误区,本文将对常见的八大输血误区进行科普分析。1.输血等于补充营养
临床输血旨在治疗因外伤失血或病情需要的危重症患者,实际输血过程,医生也要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原则,全程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从而得到有效救治。但有的人认为血液作为维持人体的“必需品”,输血也等于补充营养。这种认知无疑是错误的,输血对于一个正常、健康的个体而言,不仅不会补充营养,反而还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对于身体正常、健康的人群,是坚决不能随意输血的,唯有病情所需,根据患者情况,医生为其合理进行临床输血,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输血治疗的功效。
2.失血就要立即输血
有的人认为失血就要立即补血,这种认知也是有失偏颇的,输血本质上可以看作一种临床急救手段,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比如,患者机体短时间出现大量血液流失(占全身血量1/3),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此时便可采取输血来挽救患者生命,但如果一个成年个体,失血在800毫升以内,便不用输血,因为这种少量失血,并不危及生命,一旦采取输血治疗,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患者出现难以预控的不良反应。
3.直系血缘亲属是输血“首选”
很多人认为自己在需要输血救治时,直系血缘亲属的血液是“首选”,但从临床医学角度出发,这种认知也是错误的,因为输血虽然是一种治疗手段,但也是一种移植介质,比如,献血者是直系血缘亲属,受学者因为与其血缘关系较近,反而会导致身体免疫反应风险大幅升高,而一旦出现免疫反应,患者生命安全就会受到直接威胁。
4.捐献血液可直接用于临床输血
捐献血液是不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输血的,一般医院救治患者,为其输血,都是通过血液中心采集调配,以确保患者所用血液是安全的,因为捐献血液若未经检测直接用于临床输血,可能导致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梅毒、乙肝等)在患者体内传播扩散,所以临床输血必须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血液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5.输血所用血液越新鲜治疗效果越好
输血所用血液越新鲜治疗效果越好,这种认知无疑也是错误的,因为越新鲜的血液反而内部成分活性偏高,虽然有害物质偏少,但新鲜血液的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数量也比较多,一旦输注给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攻击,致使患者出现脏器损伤等问题。所以,本质上对于输血所用血液,患者还是要积极遵从医生医嘱,按照医生选择去配合治疗才能确保自己早日恢复到健康状态。
6.O型血是最好的血型
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无A、B抗原,配型较广,能够给其他不同类型血液患者输注,所以很多人觉得O型血是最好的血型。这种观念无疑也是错误的,严谨而言,只有O型红细胞与注册配型适配,才可为不同类型血液患者输注治疗,一旦O型血浆含有比如A抗体、B抗体时 ,此时若将O型血浆红细胞输注A、B、AB血型患者,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控的免疫性血溶性输血问题,会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威胁,所以O型血是最好的血型,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通常情况下,还是要按照患者血型,输注同型血型来予以治疗。
7.血型相同便可直接输血
血型相同便可直接输血也是不可取的,输血治疗必须提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做好专业交叉配血实验,输血安全有保障才能进行输注,若不做检测,只看血型便直接输血,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风险也会大幅升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8.全血输入是最好
全血输入也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全血中的不同成分在4℃环境下,内部各活性因子保存时间并不相同,一旦输入全血,极易致使患者出现循环系统超负荷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全血并不是最好的,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先选择成分输血治疗才最安全、最有效。
结语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输血相关知识,临床治疗时谨遵医嘱行事,才能确保用血安全,使自己早日恢复至健康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