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止咳化痰药——贝母,您用对了吗?

2024-02-02 16:28:48 黄岛区区立医院 纪艳珍 

黄岛区区立医院 纪艳珍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性喜清润而厌干燥。在冬季肺部容易受到寒邪、燥邪的侵扰,而发生肺病,引起咳嗽等症状,有时候还会伴随咳痰。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通常都是在天气变化的影响下,引起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过敏等症状。贝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止咳化痰良药,贝母的类型有很多,功效也不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贝母这味中药,学会使用贝母。

  一、贝母的种类

  贝母在我国拥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最早在西汉时期的《阜阳汉简·万物》中就有记载,之后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据相关文献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其实,在明代易浅,对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等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都统称为贝母。到了明末清初以后,才将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区分出来,明确了不同类型贝母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

  二、不同贝母的不同用法

  1.土贝母

  土贝母属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又称为大贝母、草贝、地苦胆等。主要功效有散结毒和消痈肿。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各种外科疾病,比如痈肿疮毒,瘿瘤瘰疬,蛇虫毒及各种癌症。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等配合使用,对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土贝母并没有止咳化痰的功效,所以在咳嗽和咳痰时不能使用土贝母。土贝母的用法用量为煎服,每次5-10g。

  2.浙贝母

  浙贝母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树浙贝母的鳞茎,主要盛产于浙江象山、鄞县,安徽、江苏等地区,又称为象贝母。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与开郁散结。在临床应用中,可治疗风热、痰热咳嗽,常以桑叶和菊花配合治疗;可治疗瘰疬,瘿瘤,疮毒,肺痈等,发挥清泄热毒、开郁散结的功效,常以玄参、牡蛎配合治疗;可治疗瘿瘤,常以海藻、昆布配合治疗;可治疗治疮毒,常以银花、连翘配合治疗;可治疗肺痈,常以鱼腥草、冬瓜仁配合治疗。浙贝母的用法用量为煎服,每次5-10g。

  3.川贝母

  川贝母属百合科多年生草贝植物川贝母的鳞茎,主要盛产与四川松藩等地,故得名川贝、松北,在云南和甘肃等地也有产出。主要功效为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川贝母性寒味苦,能起到清肺宣热化痰的作用,且味甘质润,起到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特别是对内伤久咳、燥咳,以及年老体弱、孕妇、儿童等患者。可与梨进行炖煮。川贝母的用法用量为煎服,每次3-10g。

  总而言之,不同类型的贝母疗效也不同,要学会贝母的使用方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