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真的有“讲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张正生
脑卒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一些患者能够从“死神”手下逃脱,但是也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所以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非常重要。很多人不重视居家康复,这样既会影响最终的康复效果,还可能会引发不良事件,对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实,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真的有“讲究”,做好这些就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后遗症和不良事件的产生,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
1.关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牢记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治疗最重要,最终治疗效果怎么样,康复效果也差不多。其实不然,居家康复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治疗,只有做好居家康复,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治疗和康复的目标,所以脑卒中患者做好居家康复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可缓解或改善患者后遗症
结合临床可发现,脑卒中后患者发生偏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居家康复护理中能够通过一系列功能训练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病痛和后遗症。例如,通过正确的睡觉姿势、上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等可以减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
1.2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慢性疾病控制不佳等,这些因素在脑卒中发病后仍存在,依旧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居家康复中通过系统化的康复计划能够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既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又能够对不良因素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
1.3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脑卒中的治疗和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住院治疗费用高昂,对家庭来说也会造成较大经济压力。但居家康复可以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减少医疗开支,有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1.4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
受到功能障碍和经济负担、康复进程长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些患者也会因此出现消极的心理。但是通过康复训练中的情绪引导和心理支持,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自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治疗和康复依从性更高,有助于更好地面对生活。
2.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真的有“讲究”,不妨了解一下
脑卒中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所以患者通常需要通过居家康复训练,以尽可能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在居家康复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2.1正确的睡觉姿势
正确的睡觉姿势能够预防关节拉伤、肢体水肿、关节挛缩、肢体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对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在康复中要注意采取仰卧位,在病侧骨盆下垫枕和病肢外下方放枕,掌心向下时要注意手腕微微抬起,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隔开。健侧卧位则是指患者的肩部、上肢充分伸展、肘伸展,下肢取自然的半屈曲位。
2.2坐位下平衡训练
其中需要患者处于坐位状态,然后将双腿放在床边,在床一侧或床头设围栏杆以及把手(或捆上绳索)等,在训练中需要患者自主抓住把手(或者绳索)用力坐起来,这样能够锻炼患者的身体躯干肌力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平衡力。
2.3增加上下肢肌肉力量
训练中可以通过特定的运动,如仰卧位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以及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肢体肌肉力量,预防血栓形成。
2.4作业疗法
随着康复进程持续推进,患者的状态也会逐渐好转,可以让患者参与功能性活动,如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作业疗法治疗,对恢复患者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增强患者适应环境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2.5逐步减少支持
随着康复进程持续推进,患者状态有所好转时要注意逐步减少支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训练,以促使患者的肢体活动范围扩大,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是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康复人员共同努力,其中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努力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