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伤缝合后怎么护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派驻第十一门诊部 朱雅慧
急诊外伤缝合后需要从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及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护理,这样才能够保障愈合效果和质量。但很多人不了解急诊外伤后缝合护理知识,容易产生诸多错误行为。以下我们就对具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并护理。
护理一:遵循医嘱
急诊外伤缝合后要注意及时到医院换药处理,以保障恢复效果。通常情况下,患者要注意1~2天换一次药,并且换药时要注意观察创面是否出现红肿或者脓性分泌物,若是有红肿或者局部化脓,考虑已经发生感染,所以需要尽早进行抗感染治疗。
护理二:伤口护理
在护理期间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水浸,若是敷料沾水或者浸透后要注意及时就医更换敷料。需要注意,在缝合初期伤口可能会有渗出物,这是正常的愈合过程,所以大家不需要过于担心。
护理三:抗感染性治疗
结合实际可发现,部分外伤伤口可能是感染性创口,在缝合后需要配合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感染现象的发生,其中常使用的药物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
护理四:疼痛管理
缝合后的伤口可能会引起疼痛,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物,患者应按照医嘱正确服用止痛药,并在必要时向医生报告疼痛程度,以便调整用药。其中一定要注意依据医生指导科学用药,避免出现随意增量或者减量现象,以保障管理有效性。
护理五:饮食和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和适当运动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所以在外伤缝合后要注重做好营养支持和生活干预,以促进康复。其中患者应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些习惯会减慢愈合过程并增加感染的风险。饮食中建议避免食用刺激性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且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加快康复。
护理六:科学适量运动
在伤口缝合后需要适当休息,如伤口在四肢,缝合后要尽量减少患肢的活动,有利于患肢更好地恢复。但是,在休息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制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主动或者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或者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护理七:心理支持
外伤和缝合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特别是伤口在面部等显眼部位,患者的消极心理可能会持续加剧,继而影响康复。所以在护理中要注意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愈合过程,并了解管理疤痕的举措,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科学护理对患者的整体恢复非常重要。
总之,急诊外伤缝合后的护理要注意以上内容,做好上述护理内容能够促进伤口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