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崴脚,为何多是外侧足踝部受伤?

2024-06-17 17:23:20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县院区 关节创伤科 左俊水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县院区 关节创伤科 左俊水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崴脚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在普通人中更是屡见不鲜。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或是下楼梯时一个不小心,脚踝突然一扭,伴随着一阵剧痛,崴脚就这样发生了。而令人疑惑的是,大多数崴脚的情况都是外侧足踝部受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原因。

  一、足踝的结构特点

  足踝是一个铰链型关节,它允许足部进行上下运动,这个关节主要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足踝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周围的韧带结构,主要包括外侧韧带群和内侧韧带。足踝不仅能够承受体重,还能够适应不同的地面,并提供行走、跑跳等多种运动所需的灵活性。然而,正是这种结构上的复杂性和功能上的高度要求,使得足踝特别容易受伤。虽然外侧韧带群对于足踝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相较于内侧的距胫韧带,它们更容易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的伤害。足踝向内侧的运动范围通常小于向外侧,这意味着,当足踝意外向内翻时,外侧韧带很容易到达其弹性极限,从而发生损伤。

  二、生物力学因素

  当我们行走或跑步时,身体的重心会不断变化,足踝需要不断地调整以保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外侧足踝由于结构上的狭窄,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当我们的脚着地时,如果地面不平或者脚步不稳,外侧足踝更容易发生过度扭转,从而导致受伤。外侧足踝的韧带相对较弱,尤其是距腓前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它们在维持足踝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一旦这些韧带受到过度的拉伸或撕裂,就会导致足踝的不稳定,从而引起崴脚,而内侧足踝的韧带则较为强壮,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

  三、运动习惯与环境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运动习惯和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崴脚的发生。例如,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或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都可能增加外侧足踝受伤的风险。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踝的韧带和肌肉会逐渐失去弹性,这也使得外侧足踝更容易受伤。

  四、预防与治疗

  首先,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子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其次,加强足踝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提高足踝的稳定性。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也能有效预防崴脚的发生。如果不幸崴脚了,应该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采取RICE原则进行初步处理,即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结束语

  崴脚虽然是常见的小伤,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也可能发展成慢性问题,影响日常生活。了解外侧足踝容易受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足踝健康至关重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