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为什么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4-07-16 15:31:10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综合科  王樱儒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综合科 王樱儒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天地间的四季交替,才是造成一切事物活动的根源。人生于天地之间,应当顺应天地万物的生藏之理:春夏蓄养阳气,而秋冬蓄养阴气。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这个话题,中医养生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1.什么叫“养”?

  中医理论中,“养”并不等同于“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不是让我们在春夏季节补阳,在秋冬季节补阴。“养”并不能单纯通过“补”来达到目的。具体来说,“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如制约、调理等,都属于中医理论中“养”的范畴。简单来说,“养”是通过一系列方式,让我们人体的阴阳与自然阴阳相适应。比如,在春夏季节,是中医学认为的“长气”时节,所以我们在这两季需要养气生气,顺应气的自然生长;在秋冬季节,是中医学认为的“藏气”时节,所以我们需要收气、藏气。举个简单的例子,动物在春夏两个季节最为活跃,而在秋冬季节很多动物就会冬眠,养精蓄锐,是同样的道理。

  2.春夏如何养阳?

  在春季和夏季,人体阳盛于外,但是身体内的阳气比较少,再加上天热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贪凉,比如,长时间吹空调、吃冷饮寒食等,都会导致体内的阳气受损,所以一定要注意养阳,以预防疾病。中医理论认为养阳需要从四方面进行。一是调节情志,春夏天气炎热,很多人心情烦躁,对此要注意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二是起居要避免贪凉,保证睡眠质量,不要过早减衣物;三是饮食要清淡,吃应季食物。夏吃姜能够升阳助阳,温中祛寒;四是冬病夏治,对于体寒的患者,可采用三伏贴等方法治疗一些慢性阳虚类疾病。

  3.秋冬如何养阴?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果在秋季季节出现了情绪过激,或是睡眠不足导致了阴精无法存贮,那么在春季就很容易患上外感热病。而且,出汗会让津损气亏,这与秋冬养阴的养生之道背道而驰,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会生病。所以,秋冬养阴需要在情志上注意心态平和,起居上避免剧烈活动和出大汗,不要过早添加厚衣服。饮食上要食用秋冬食材。养阴同时要注意扶阳,适当采用一些补阳的药材、食材,药材如党参、黄芪、人参,食材上可添加牛羊肉。

  以上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解读,相信通过本文的讲解您已经有所了解。中医讲究整体调养的养生之道,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