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营养支持在重症护理中的重要性

2024-07-30 09:06:38 齐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婷

齐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婷

  营养支持在重症护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营养支持的科学应用和管理,对重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症护理中的营养支持概念

  营养支持是指通过特定的营养途径,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以满足其代谢需求,维持机体功能和促进康复。根据营养途径不同,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通过消化道给予营养,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直接输入营养素。营养支持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旨在维持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支持其免疫功能和代谢需要,促进康复。

  二、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影响,常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显著增加。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率升高,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肌肉组织消耗加剧。严重感染、创伤和手术等因素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风险。此外,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常受影响,营养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

  三、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选择

  肠内营养是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因其能维持胃肠道功能,减少感染风险,成本较低。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功能未完全丧失的患者,通过胃管或肠管输注营养液。肠外营养适用于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

  四、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营养支持通过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维持体重和肌肉质量,支持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早期和适当的营养支持可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提高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五、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

  营养支持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代谢指标和临床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变化、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等。通过监测,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剂量,确保营养支持的个体化和精准性。

  六、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处理

  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再喂养综合征、感染、代谢紊乱和机械并发症等。再喂养综合征是指长期营养不良患者在快速恢复营养时,出现电解质失衡和代谢紊乱。感染风险主要与肠外营养相关,需严格无菌操作和管理。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监测和调整营养液成分。机械并发症如胃肠道不耐受和导管相关并发症,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