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正确处理:从发现到就医的全程指南
南昌市第五医院骨科 涂伟
骨折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见的一种骨骼损伤,但是如果不能加以重视,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当发现身体出现骨骼症状后要加以关注,从病症发现到医院就医,均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以此促进骨骼恢复,避免出现并发症。本文将从骨折的病因入手,结合不同类型的骨折种类,详细介绍骨折这种意外情况出现后,从病症发现至救治的整个环节。
骨折病因
1.直接暴力
骨折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其中直接暴力主要指,压力直接作用在患者骨骼的某一部位,导致该部分出现骨折症状,此种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比如,车轮撞击小腿会导致颈排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主要指巨大压力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及扭转作用,导致患者的骨骼出现骨折现象。比如,当患者从高处跌落时,足部着地,躯干会由于重力的关系不断向前屈伸,导致胸腰脊柱等相关部位的交界处出现椎体压缩性或者爆裂性骨折。
3.积累性劳损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时,患者如果长期、反复出现直接或者间接性的骨骼损伤,同样会导致身体的某一部位出现定位骨折,又称为疲劳性骨折。比如,患者长时间远距离行走后,身体的第三跖骨及腓骨下骨骼会出现劳损性骨折现象。
骨折处理指南
(一)发现
如果患者出现骨骼症状后,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能过度惊慌,立刻寻求家属的帮助或直接拨打120,为后续病症救治打下基础条件;如果自行判断怀疑出现骨骼症状,要尽可能避免移动受伤的位置,防止骨折的损伤加剧,为后续病症治疗带来困扰;如现场有治疗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救治辅助材料进行简单固定,减少身体上的疼痛,防止骨折位置出现位移。
(二)冰敷
当拨打120等待就医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可以使用冰袋或冰块冰敷在受伤的身体部位上,以此减轻身体的疼痛和肿胀,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冰块不能直接放置在皮肤上,应使用毛巾或衣物进行包裹,防止表面冻伤;在冰敷时通常每次敷15⁓20分钟,随后休息1⁓2小时,直至受伤部位的痛觉大幅度减轻;在冰敷期间,其温度不能过低通常控制在0⁓10℃,防止皮肤冻伤;患者以及家属还要密切观察受伤部位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受伤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紫则要立刻停止冰敷。
(三)就医
当确定出现骨骼症状后,要立刻拨打120或前往医院就医,以此获得专业的医疗帮助,在就医途中要尽可能保持受伤部位的平稳,防止剧烈颠簸造成二次伤害,有效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病情的稳定。
(四)治疗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骨折的严重情况和位置进行判断与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医生会利用x射线以及其他影像学进行检查,以此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
1.开放型骨折
对于严重移位关节面受到损坏或者血管出现损伤的开放性骨折,则需立刻进行手术复位手术,医生会根据受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清除骨折位置的血肿和组织,修复损伤的骨折端,同时根据身体情况植入支架、固定钢板、螺丝,以此稳定骨骼。
对于受伤轻微或者无出现位移现象的开放性骨折,可以选择传统保守治疗法,如石膏固定、外骨架固定等,由于此种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患者,所以在实际治疗期间,医生需根据骨折部位患者年龄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结构调整。
2.闭合性骨折
相对开放性骨折来说,闭合性骨折的损伤相对较小,其中对于无位移或者位移程度较轻的闭合性骨折,可选择石膏固定支撑模具外部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等相关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定期查看骨折的恢复情况。
对于位移程度较大,无法利用简单复位或者涉及关节结构面的闭合性骨折症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法。比如,切开复位、内部固定、外部固定、支架固定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