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心律失常,原因、症状、预防,一次说清楚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邓纪钊
心律失常对人们来说并不少见,我们常看的新闻报道当中的熬夜猝死,很有可能就存在心律失常。因此,人们对于心律失常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毕竟心脏的健康也关乎着我们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认识一下心律失常吧!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活动起源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者节律异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主要可以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
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分钟会出现60⁓100次频率的跳动,而心律失常的心脏跳动出现不规则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表现为心脏每分钟大于100次频率跳动。第二,心跳过慢,是指小于60次每分钟的心脏跳动,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停搏等情况。第三,心律不齐,主要是指心跳节奏不规律,包括期前收缩和房颤等。
心律失常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心脏传导的过程为从窦房结到左右心房,再到房室结,接着到房室束,再到左右束支,到浦肯野纤维网,最后到心室肌。如果由于心脏内冲动发生和传导不正常,就会导致整个心脏或者其中一部分的活动变得过快或过慢或者不规则,使得整体或者部分活动顺序发生紊乱,这就形成了心律失常。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病情进展较快,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昏厥甚至死亡,对于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
心律失常的症状有什么?
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是较为复杂的,有些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而有些不会引起任何症状。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患者多会以胸闷、胸痛、头晕、昏厥等原因就诊。
在运动或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由于儿茶酚胺敏感的自律性和触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心率过速,感受到心脏的明显跳动。在休息或者睡眠时,常会出现由于迷走神经亢进,而引发的心律失常,多表现为胸闷、心悸以及呼吸困难。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呢?
1.保持规律运动
选择强度适宜的运动进行定期锻炼,能够使心功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有研究发现,坚持三个月以上的适当运动,能够使得心率下降4⁓5次每分钟。可以选取一些强度适宜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瑜伽、游泳等进行日常锻炼。
2.适当控制体重
体重超重或者肥胖都会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很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问题。对此,肥胖者可以通过运动和调节饮食来减重以及减脂。体重正常的人群也要注意保持好适宜的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3.改变生活方式
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使得静息心率加快。对此,要尽可能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这些不良因素。
4.避免过激情绪
在紧张、生气、着急等情绪下,很容易出现心率过快,对具有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就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对此,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恢复情绪平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注意合理膳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戒烟限酒,减少含盐量多的食物摄入。例如,少吃油炸食品、腌菜、腌肉等,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来保持心血管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