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救治中的一些误区及应对措施
西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 刘力华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发生中毒事件,多由于误食有毒物质、接触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及时、准确的中毒救治措施至关重要,但往往因对中毒救治的认知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本文将详细科普中毒救治的常见误区和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中毒救治常见的误区
中毒紧急救治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过度紧张,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延误救治最佳时机,加重患者的病情。以下是救治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1.1自行判断病情
发现中毒症状后,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感觉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往往是不准确的。中毒的表现可能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自行判断可能会导致误诊或忽视重要体征,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1.2盲目催吐
催吐和洗胃是中毒救治中的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对于腐蚀性毒物、石油制品或已昏迷的患者,催吐会加重消化道损伤;错误的洗胃操作会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因此,未明确毒物种类及患者状况前,盲目采取催吐或洗胃措施不利于救治。
1.3清洁异物不当
对于因吸入异物导致的中毒,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至关重要,若操作不当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可能会加剧患者痛苦,甚至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对于已经进入体内深处的异物,不能自行清除,需要利用专业医疗设备进行清洁。
1.4随意搬动患者
中毒患者在未得到妥善救治前,生命体征也极不稳定,若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对头部或颈部的过度摇晃,可能加重脑部损伤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尽量保持患者原位不动,等待专业医护救治人员处理。
2.中毒后正确应对措施
面对中毒事件,采取迅速而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减少损害、挽救生命的关键。以下是中毒的正确应对措施:
2.1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发现中毒情况的首要应对措施是迅速将患者从中毒环境中移除,对于吸入性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无毒物污染的安全地带,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对于皮肤或眼睛接触性中毒,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受污染的部位,至少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从而减少毒物吸收。
2.2紧急呼救
采取初步自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中毒的具体情况,包括毒物种类、患者症状、现场环境等,以便医护人员迅速准备相应的救治措施。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指导进行简单的自救操作,如保持安静、减少活动、避免深呼吸等,减少毒物吸收和病情的加重。
2.3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口服中毒者,如果毒物为非腐蚀性且患者意识清醒,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催吐,但需注意并非所有中毒情况都适合催吐。对于已进入肠道的毒物,可考虑使用导泻药或灌肠等方法促进毒物排出。对于皮肤或眼睛接触中毒者,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部位。
2.4促进毒物的排出
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毒物种类和病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特效解毒剂直接对抗毒物作用,或者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同时,医护人员还会给予利尿剂等药物促进毒物从尿液中排出,加速解毒过程。
2.5对症治疗
中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解毒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于危重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支持,确保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中毒救治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认识、避免错误的救治、科学且正确地应对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中毒造成的损害,降低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