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的康复作用
十堰市太和医院 黄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气流受限和肺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康复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措施,运动训练作为康复治疗中重要的手段,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作用。
1.运动训练在慢阻肺疾病肺康复中的作用
1.1提高运动耐受力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础,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运动耐力,通过耐力运动训练,低负荷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全身运动耐力。对于部分通过各种治疗肺功能改善不显著的患者,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患者骨骼肌功能,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2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活动受限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运动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以通过促进运动动机的产生,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长期坚持运动训练的患者,能够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3促进骨骼肌功能恢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和呼吸困难,并且伴随骨骼肌萎缩和功能下降的情况出现。运动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骨骼肌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上肢和下肢的有氧锻炼。例如,体操棒练习、手持重物活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1.4辅助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方式,能够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肺通气功能。腹式呼吸通过协调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增加呼气潮气量和吸气量;缩唇呼吸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减少肺内残留气体,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耐力和胸廓活动力。
2.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2.1个性化训练方案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肺功能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训练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增加肺部负担。
2.2安全监测
运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运动安全。
2.3充分地休息
患者在运动训练前后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运动疲劳积累。
2.4综合干预
运动训练需要和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康复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肺康复方案。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选择和实施合理的运动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全面促进身体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