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产后盆底危机,康复治疗来“救场”

2024-12-19 09:44:37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妇幼健康服务中心 陈彩云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妇幼健康服务中心   陈彩云
        怀孕和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但这一过程往往会给盆底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盆底危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不仅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认识并积极应对产后盆底危机,借助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来恢复盆底功能,对于产妇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产后盆底危机的表现
        首先是压力性尿失禁,这是产后盆底危机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产妇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甚至行走时,由于腹压增加,会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这种情况不仅给产妇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尴尬,还可能导致其自信心受挫,影响社交活动。还有,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松弛后,无法有效地承托盆腔脏器,可能导致子宫、阴道壁、膀胱或直肠等器官从正常位置下移,出现脱垂现象。
        产后盆底危机的成因
        在孕期这一特殊阶段,随着小生命不断生长,子宫持续增大,宛如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缓缓且持续地对盆底肌施加压力,令盆底肌仿若被拉扯的橡皮筋,长期处于拉伸的状态。与此同时,孕期激素水平如同被打乱的天平,松弛素显著增加,致使盆底结缔组织逐渐松弛,就像原本紧实的绳索变得松散,进一步削减了盆底肌的支撑力量。而到了分娩时刻,顺产过程中胎儿需艰难地通过狭窄的产道,犹如巨石穿林,对盆底肌造成直接且强烈的机械性损伤。若遭遇难产、漫长的产程或助产器械的使用,盆底肌更是雪上加霜,损伤程度大幅加重。即便是剖宫产,虽避开了胎儿经产道的挤压,可孕期的影响仍如阴影笼罩,术后恢复时,因活动受限等因素,盆底肌功能恢复也面临阻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是产后盆底康复的基础和核心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格尔运动。产妇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就像在控制排尿过程中中断尿流的动作一样,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一般建议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精确地捕捉盆底肌的每一丝活动状况,并迅速转化成清晰的视觉图像或鲜明的听觉提示反馈给产妇。如此一来,产妇不再盲目,能依据这些直观信号精准洞察自身盆底肌收缩的强弱优劣,进而有的放矢地对锻炼模式加以调整优化。
        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是通过向盆底肌施加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从而达到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盆底血液循环的目的。它可以帮助那些盆底肌收缩能力较弱或无法自主收缩的产妇启动盆底肌的收缩,同时缓解盆底肌的紧张和痉挛。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产后盆底危机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使产妇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重拾自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日常工作,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专业的产后盆底修复治疗,能够强化盆底肌的力量,使其重新恢复良好的支撑与括约功能。产妇得以摆脱尿失禁的尴尬,不再被盆腔器官脱垂的痛苦所折磨,能够自由地进行运动、旅行,毫无顾忌地参与社交聚会和职场工作。
        预防远期并发症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增加患泌尿系统感染、子宫脱垂加重需要手术治疗,甚至出现粪失禁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而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为产妇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促进身心健康 盆底危机带来的身体不适往往会给产妇带来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成功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恢复身体功能,还能缓解产妇的心理负担,促进其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和谐与稳定。
        产后盆底危机是许多产妇面临的现实问题,但通过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盆底功能,缓解或消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远期并发症。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让更多的产妇能够受益于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重拾健康与自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