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运动养生科普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 黄礼萍
“治未病”并不是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种养生态度,通过养生来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患病率,同时降低疾病患者的重症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运动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同人群的锻炼方案应当有所差别。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运动养生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不同年龄的锻炼方案
3~7岁 在3~5岁的学龄前期,孩子身体协调能力越来越强,身体肌肉发展也非常迅速,可以参加一些推自行车等户外运动,能够提高孩子的脚、眼、手的协调能力,加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在5~7岁,孩子的身体发育有一段迟缓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在此期间要尽量选择一些体力消耗量小的运动,如游泳、散步等,从而加强心肺功能。
8~12岁 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灵敏性、耐力、速度、力量基础,但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运动不当出现骨折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参加一些没有强烈冲击的运动,如跳舞、打网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其中,跳舞能够让身体柔韧性更强,打网球能够加强孩子的协调性,打羽毛球能够加强心肺功能、放松颈椎,打乒乓球也能够让孩子活动眼睛,避免近视,并且提高身体的灵活度。
13~18岁 孩子已经到了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骨密度形成和骨骼生长非常迅速,也是心肺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注意避免高强度运动。除了上述的羽毛球和乒乓球以外,孩子可以参加一些排球、足球、篮球类运动,这些运动对促进骨骼生长、锻炼肌肉力量都有很大帮助,但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避免过于劳累。
19~25岁 在此阶段,人的身体素质处于最高峰值,无论是弹跳、稳定性、骨骼灵敏度还是肺活量、心率都是最强阶段。最忌讳的就是缺乏运动,因为足量运动能够为之后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如果此阶段缺乏运动,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26~45岁 很多人都进入了事业和生活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可能会缺乏运动,因此“中年发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是,“中年发福”并不一定是好事,此阶段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不要让BMI体重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在运动方面,建议男性进行一些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女性进行一些低强度有氧训练,如爬山、慢跑、瑜伽等。
46~65岁 人已经从中年逐渐步入老年,身体肌肉量和体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也会存在一定的骨质疏松症风险。在运动方面,建议大家选择健步走配合力量训练,能够降低体脂率、改善血液循环并且维持良好的肌肉力量。
65岁 以上到了65岁以上,人已经步入老年期,各项身体机能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此时运动目标以提升心肺功能、预防跌倒、抗骨质疏松为主。建议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训练,但一定要注意轻柔、低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在饮食中也要注意多补充钙质和蛋白质。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这里我们推荐一套很好的养生操——五禽戏,五禽戏由东汉名医华佗创编,是一种结合了动作、呼吸与意念的综合性运动。五禽戏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其运动方式温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对于久坐的人士具有极大的帮助。不同体质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气虚体质重点练习虎和熊的动作,增强体力与稳定性。每天30分钟,呼吸要深,注意气的引导。阴虚体质可以多做鹿和鸟的动作,增强身体的柔韧性与肺功能,助眠,尽量在早晚进行,每次20~30分钟,适当放松。阳虚体质适合多做熊和虎的动作,以增强体内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每天练习30分钟,应注意保暖以防受寒。痰湿体质以猴的动作为主,增加灵活性和运动量,促进代谢与排毒,每天30分钟,循序渐进。血瘀体质以活泼的猴与流畅的鹿的动作相结合,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天30分钟,力度注意控制。当然八段锦也是十分不错的养生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