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不,可能是心房颤动!
人们常说“怦然心动”,那瞬间的心跳加速,本应是浪漫与惊喜的象征。但有些时候,这突如其来的心跳异常,却可能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危险信号!
房颤究竟是什么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正常情况,心脏跳动由窦房结这个“总指挥”有序发号施令,心房与心室协调收缩舒张。而房颤发作时,心房电活动瞬间失控,无数“小指挥官”各自行事,致使心房快速无序颤动,严重影响心房泵血,心脏整体泵血功能也大打折扣。
房颤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增加中风风险:房颤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血液易瘀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若堵塞脑血管,便会引发中风。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左右,且此类中风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
引发心力衰竭:长期房颤会使心脏泵血功能渐弱,心脏需超负荷工作维持循环。久而久之,心脏不堪重负,出现心肌肥厚、扩大等问题,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影响生活质量:房颤发作时,患者常感心慌、心悸,伴胸闷、气短,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不适不仅干扰日常工作生活,还会带来心理压力。
如何察觉房颤的踪迹
心悸:这是房颤常见症状,患者能明显感到心跳异常,心脏似“打鼓”或有“偷停”感。心悸可突然发作,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休息或睡眠时也能察觉。
胸闷气短:心脏泵血不足,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体力活动时症状加剧,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
头晕乏力:房颤致心输出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身体乏力、易疲劳。
脉搏异常:正常脉搏跳动规律整齐,而房颤患者脉搏强弱不等、节律不规则。若摸脉搏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房颤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调节心脏电活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但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且有副作用,如胺碘酮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
抗凝药物:多数房颤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和中风。常用的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华法林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
控制心室率药物:无法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电活动恢复正常节律,适用于房颤发作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药物治疗无效者,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
导管消融术:微创手术,将导管经血管插入心脏,利用射频电流或冷冻等能量破坏异常电活动病灶。对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效果好,可提高生活质量,但有复发率和手术风险,如心脏穿孔、肺静脉狭窄等。
外科手术:合并其他需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或导管消融术失败的房颤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如迷宫手术,直接干预心脏异常电传导通路,恢复正常节律。
如何预防房颤发生
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控制体重。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前做好热身。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房颤风险。戒烟减少有害物质对心脏的损害,适量饮酒有益,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
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让心脏充分休息,维持正常节律。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和改善房颤的关键,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尤其是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房颤。中老年人、有心脏病家族史、患慢性疾病等高危人群,更要重视体检。若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总之,房颤这个潜藏在“怦然心动”背后的健康隐患,需要我们高度警惕。了解房颤知识,及时察觉异常,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守护好心脏,远离房颤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