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色板:认识双相情感障碍的多彩面貌
情绪如同调色板上的颜料,本应随着生活经历自然变化,为我们的人生绘出丰富画卷。然而,当情绪变化失去控制,如同调色板被打翻,可能暗示着一种名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它不像抑郁症那样始终笼罩在灰色阴霾下,也不像单纯的躁狂症般只有高亢炽热,而是在情绪的两极间剧烈摆动,呈现出“多彩却失控”的特殊面貌。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真实模样,是我们预防、治疗和关爱患者的重要前提。
双相情感障碍的“多彩”症状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最显著的特征,是患者会在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以及两者之间的正常状态间交替转换,如同在情绪的“过山车”上反复穿梭。
在躁狂发作期,患者情绪会变得异常高涨,仿佛充满无限能量。他们思维敏捷,言语滔滔不绝,语速极快,旁人甚至难以插话;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爆棚,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或冲动行为,如大肆购物、盲目投资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需求减少,精力充沛地忙碌于各种活动,却往往虎头蛇尾,难以专注完成一件事。
当陷入抑郁发作期时,患者则如同坠入黑暗深渊。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曾经热爱的事物变得索然无味;自我评价降低,常常感到无助、绝望,甚至出现自责、自罪的想法;思维迟缓,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明显下降;身体上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失眠或嗜睡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此外,还有一种相对温和的“轻躁狂”状态,患者情绪高涨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反而可能表现得更有创造力和社交魅力,正因如此,这种状态容易被忽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亲属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其次,疾病的发作周期和表现形式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发作间隔较长,数年才出现一次情绪波动;有的患者则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双相情感障碍容易与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物质滥用等共病,进一步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科学诊断与治疗
准确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精神检查以及必要的心理测评等综合判断。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其他精神疾病存在相似之处,误诊率较高,特别是抑郁发作期,容易被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若错误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能会诱发躁狂发作,使病情恶化。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式。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等,能够有效控制躁狂和抑郁发作,减少情绪波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情绪问题,学习应对技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物理治疗中的电休克治疗(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出现严重自杀倾向等紧急情况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爱与支持: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患者家属应学习相关疾病知识,了解患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给予包容和耐心,避免指责和催促。同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社会也应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为患者营造一个友好、接纳的环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让患者的情绪如调色板般“多彩失控”,但通过科学的诊断、规范的治疗以及温暖的关爱,我们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掌握情绪的“画笔”,描绘出稳定而美好的人生画卷。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一天拥抱健康的情绪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