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吞咽困难康复护理:呵护宝宝每一口
新生儿吞咽困难是比较常见的儿科问题,大多与早产、肺功能不完善、大脑损伤等因素相关。新生儿吞咽困难会造成进食困难,在饮水、饮奶过程中存在较大吸入风险,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呛奶窒息等问题,需要引起充分重视。新生儿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对其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新生儿吞咽困难的主要因素,采取专业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吞咽功能。
新生儿吞咽困难
新生儿吞咽困难
新生儿吞咽困难是新生儿出生后不具备正常吮吸、吞咽能力,从而出现呛奶、发绀、呼吸困难等喂养质量差的情况。新生儿吞咽困难不仅会影响其婴幼儿时期的进食质量,还可能造成其生长发育迟缓、独立进食能力低下,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吞咽困难原因
①发育异常。新生儿由于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全,存在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很容易出现吞咽功能受损,另外新生儿唇腭裂疾病也容易影响其吞咽功能。②锻炼不足。部分早产新生儿出生时可能需要插入胃管进行治疗,若胃管没有及时取下并进行必要的吞咽功能训练,也容易出现吞咽困难。③感染因素。新生儿受细菌等病原体影响,出现扁桃体炎等疾病后也会出现吞咽困难。④大脑功能损伤。新生儿出生后大脑缺氧、缺血或颅内感染,可能损伤其大脑功能,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吞咽障碍问题。
新生儿吞咽困难康复护理
病情监护
新生儿吞咽障碍康复护理需要进行密切的病情监护,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保暖、供氧、抗感染等常规护理,谨遵医嘱完成各项护理活动。在护理期间,密切留意新生儿心率、呼吸频率变化,一旦发现心率下降、呼吸频率降低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诊疗。
专业护理
①口腔感觉刺激
对牙关紧闭、咬合反射过分敏感的新生儿进行口腔感觉刺激,可使用拇指指腹对新生儿口周进行持续性按摩,刺激其口腔感觉。按摩采用6点位法,按照顺时针顺序进行按摩,可用拇指、食指轻轻旋转牵拉新生儿口周皮肤。口腔感觉刺激训练每次进行约3分钟,每日2次,训练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心率与呼吸变化,若发生异常需及时停止训练。若新生儿口周肌肉无过分敏感,则可以采用诱发性触摸方式进行刺激,从新生儿口周鼻下部位从下向上快速抚摸,从新生儿下巴从下向上抚摸,从新生儿脸颊从下向上抚摸,并用6点位法轻捏新生儿口周皮肤,对其形成口腔感觉刺激。
②非营养性吮吸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用两手拇指将新生儿上下唇以相反方向拉开、放掉,用手指将新生儿下巴下压、放开,将新生儿下巴自下向上抬,诱发其吞咽。用手指将新生儿下巴从下向上压并旋转,帮助新生儿舌头上移,沿新生儿喉咙抚摸,诱发其吞咽。也可将新生儿头部固定后,使用棉签在新生儿舌背部1/3处加压5秒,让棉签从舌背部滑行至舌根,帮助诱发新生儿吞咽。
饮食护理
新生儿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要关注其饮食的要求,根据吞咽障碍的新生儿具体情况,为其调整喂奶量。护理人员要结合新生儿体重、耐受度进行喂养量调整,喂奶频率可维持3小时/次,8次/天。给吞咽困难新生儿提供喂养时要注意,经口喂养新生儿科使用消毒奶瓶喂养;胃管留置新生儿若有吮吸动作可尝试经口喂养,若无吮吸动作则经鼻饲管喂养。喂养过程中,要密切留意新生儿的状态变化,若新生儿出现心率下降、呼吸频率下降等问题,需及时上报。
结语
新生儿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要为患儿提供必要的保暖、供氧、抗感染护理。此外,还应该格外专业护理中的监护工作,在口腔感觉刺激、非营养性吮吸等训练过程中,密切留意患儿的心率变化、头部动作,保证训练安全。做好吞咽障碍新生儿饮食护理中奶量的调整,保证喂养安全。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新生儿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案,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康复护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