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从小酌怡情到酒精成瘾,这份“自救指南”请查收!

2025-04-28 09:58:40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 卢全恩

  在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相聚,小酌几杯是常事,大家常说“小酌怡情”。但很多人没意识到,从偶尔小酌到酒精成瘾,往往近在咫尺,甚至还发生过很多因酒精成瘾陷入健康危机、家庭破碎的案例。今天,就来聊聊酒精成瘾相关知识,奉上一份实用“自救指南”。

  “暗中布局”,探寻酒精成瘾奥秘

  酒精进入人体后,迅速被血液吸收,随血液循环抵达大脑。大脑内众多神经递质系统受酒精影响,其中多巴胺系统与成瘾紧密相关。饮酒时,酒精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与放松感。随着饮酒次数增多,大脑适应了这种额外刺激,为获取相同愉悦,身体需摄入更多酒精,成瘾就此开端。起初可能只在社交场合饮酒,后来逐渐发展到每天都想喝,工作、生活都离不开酒,酒精成瘾悄然加重。

  危害巨大,引发健康家庭危机

  身体健康受损:酒精成瘾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不堪重负,引发各类肝脏疾病;干扰心脏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刺激胃肠道,影响胰腺,引发消化系统问题;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认知障碍等。

  心理健康问题:酒精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相互交织。饮酒虽能暂时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长期来看,会加重这些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人,更易借酒逃避现实,陷入成瘾恶性循环。酒精成瘾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家庭和社会关系破裂:酒精成瘾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破坏家庭与社会关系。酗酒者在酒精作用下行为失控、言语不当,引发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家庭暴力。工作中,酒精成瘾影响效率,导致旷工、失误,影响职业发展,失去同事和朋友信任。

  关键信号,识别酒精成瘾“伪装”

  耐受性增加:起初一杯酒能微醺,随着时间推移,需两三杯甚至更多才有相同感觉,这表明身体对酒精耐受性增强,是酒精成瘾的重要迹象。

  戒断反应:尝试减少或停止饮酒时,出现手抖、心慌、出汗、焦虑、恶心、呕吐等戒断症状,说明身体已对酒精产生依赖,离开酒精就会不适。

  忽视其他兴趣爱好:酒精成瘾者将饮酒置于生活首位,逐渐忽视运动、阅读、社交等曾经的兴趣爱好,生活围绕酒展开,为喝酒放弃重要事务。

  明知有害仍无法控制:尽管知晓喝酒对健康、家庭和生活有害,却无法控制饮酒行为,总找借口继续喝酒。

  自救指南,助力挣脱酒精“枷锁”

  认识成瘾问题:首先要正视酒精成瘾事实,承认问题是改变的第一步。不要逃避否认,要明白这是一种疾病,需积极面对治疗。可通过阅读书籍、参加戒酒互助小组,深入了解酒精成瘾知识与危害,增强戒酒决心。

  制定戒酒计划:依据自身饮酒情况,制定合理戒酒计划。若平时饮酒量大,切勿突然完全戒酒,以免引发严重戒断反应。可逐步减少饮酒量,如第一周每天减少一杯,第二周再减一杯,依此类推。同时设定明确戒酒目标与时间节点,如计划三个月内完全戒酒。戒酒过程中记录饮酒情况与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计划。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戒酒离不开家人和朋友支持。告知他们戒酒计划,让其监督自己。想喝酒时向他们倾诉,他们能给予鼓励陪伴。家人在生活中关心照顾,营造有利戒酒环境,如减少家中酒精饮品存放,多组织无酒活动。

  寻找替代活动:为减少对酒精依赖,可寻找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培养新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摄影等,让自己投入有意义的事。增加运动量,运动不仅改善健康,还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带来愉悦感,缓解戒酒焦虑。参加社交活动、志愿者服务,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减少对酒精的关注。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若戒酒时出现幻觉、抽搐等严重戒断反应,或靠自身无法成功戒酒,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缓解戒断症状,心理治疗挖掘成瘾心理根源,改变不良认知与行为模式,提高戒酒成功率。

  总之,酒精成瘾并非无法克服,只要有决心、方法,就能摆脱酒精束缚,重获健康生活。希望这份“自救指南”能帮到与酒精成瘾作斗争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