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肾病,这些要点需知道

2025-04-30 16:20:20 湖南省益阳市中医医院 刘敬

  慢性肾病(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我国成年人群患病率达10.8%。在漫长的疾病管理过程中,中医内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视角。但是许多患者对于相关疾病中医治疗了解较少,进而产生用药、心理等多项问题,本文将系统科普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核心要点,展现传统医学在当代临床中的独特价值。

  中医对慢性肾病的认识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演变

  中医将慢性肾病归为“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本虚标实。与肺、肝、三焦功能失调相关。脾肾亏虚是疾病之本,湿浊、瘀血、热毒为标。现代研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中医肾气衰微理论存在显著相关性,蛋白尿的形成与精微下泄的病机特征相吻合。病理演变呈现动态发展规律:早期以脾肾气虚为主,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中期出现气阴两虚,可见口干咽燥、夜尿频多;晚期则呈现阴阳两虚,伴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浊毒内蕴症状。这种动态演变规律与KDIGO分期标准存在对应关系。

  (二)治疗原则

  1.整体调节

  通过补益脾肾改善机体代谢状态,临床观察显示,补气固本法可显著提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2.标本兼治

  在扶正基础上配合祛邪疗法。RCT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可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30%以上。

  (三)辨证分型与治法

  1.本虚证

  脾肾气虚证

  症状:乏力、浮肿、食少便溏、腰膝酸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

  气阴两虚证

  症状:口干、手足心热、尿黄、舌红少苔。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

  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肢冷、夜尿多、水肿明显。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实脾饮

  2.标实证

  湿浊内蕴证

  症状:恶心呕吐、苔腻

  方药:黄连温胆汤或藿香正气散。

  瘀血阻络证

  症状:面色晦暗、舌紫暗

  方药: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

  湿热蕴结证

  症状:尿频尿痛、浮肿

  方药:八正散或四妙散。

  (四)常用中药与作用

  1.补益类:黄芪(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肾纤维化)、党参、熟地黄、山茱萸。

  2.利湿泄浊类:茯苓、泽泻,大黄(改善氮质血症,现代药理研究大黄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尿毒症毒素蓄积)。

  3.活血化瘀类:丹参、川芎、益母草。

  4.现代研究有效药:积雪草、雷公藤。

  中西医协同治疗策略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中药可增强二甲双胍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对于高血压肾损害,平肝潜阳中药与ACEI类药物具有协同降压效应。在慢性肾病的长程管理中,中医内科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为慢性肾病患者带来更大福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