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小贴士:如何驾驭你的血糖水平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孕期女性,其中一部分人正面临着孕期血糖问题的困扰。孕期血糖异常不仅会影响准妈妈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所以,学会驾驭孕期血糖水平至关重要。接下来,就从护理的专业角度,为各位准妈妈们分享一些实用的知识和建议。
孕期血糖异常的危害
孕期血糖异常主要包括妊娠糖尿病和妊娠前已有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约占所有孕期糖尿病的90%以上。无论是哪种情况,高血糖都可能给母婴带来一系列风险。
对于准妈妈而言,孕期高血糖会增加孕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分娩时,可能会因胎儿过大导致难产、剖宫产的概率增加,产后还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对胎儿来说,高血糖环境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胎儿畸形、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和未来。
孕期血糖监测
孕期血糖检查:孕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准妈妈需空腹抽血,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液体,之后1小时、2小时再各抽血一次。若任一时间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空腹≥5.1mmol/L,1小时后≥10.0mmol/L,2小时后≥8.5mmol/L,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每次产检,医生还会检测随机或指尖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自我监测:对于妊娠糖尿病准妈妈,自我血糖监测至关重要。建议使用血糖仪在家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记录这些数据有助于了解血糖变化,指导饮食、运动和治疗。监测结果应及时告知医生,以获得准确指导。
控制血糖的护理要点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控制孕期血糖的基础。首先,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根据准妈妈的体重、身高、孕周和活动量来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一般来说,孕期每天的热量摄入比孕前增加300-500千卡即可。在饮食结构上,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豆类和蔬菜,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减少精制谷物和高糖食物的摄入。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5%-20%,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的摄入。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将每日的饮食从3餐改为5-6次少量多餐,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供应,又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孕期的焦虑情绪。准妈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时间一般建议在饭后1小时进行,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5次。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如果有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等特殊情况,应避免运动。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目前,孕期常用的降糖药物是胰岛素,它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注射,不能自行增减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如果出现低血糖,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并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支持
孕期面对血糖问题,准妈妈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和无助,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作为护理人员,我们会给予准妈妈们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准妈妈们自己也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孕妇课堂或孕期保健讲座,了解更多关于孕期血糖管理的知识,增强信心。
孕期血糖管理是一场需要准妈妈们用心对待的“战役”。通过了解孕期血糖异常的危害,做好血糖监测,掌握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护理要点,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驾驭孕期血糖水平,迎来健康可爱的宝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