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不及防,“识”要宜早——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救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仍然很高,约80%的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脑卒中后遗症。因此,如何预防、识别脑卒中?在识别脑卒中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因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导致临床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的局部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
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
“FAST”原则
1.F-Face:观察两边的脸是否对称,笑的时候嘴角是不是歪的。
2.A-Arm:双臂平举,观察手臂是否能够与地面齐平,有没有下垂的现象(双臂平举,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手臂自然下垂)。
3.S-Speech:尝试完整地讲一个句子,如说一个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观察在逻辑上是否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口齿清晰。
4.T-Time:第一时间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120”口诀
(1)“1”为一看:看面部,面部不对称、嘴角偏斜。
(2)“2”为二查:检查的是双臂平行抬起,其中一条手臂无力地垂下。
(3)“0”为聆听,看是否存在听不清楚或者存在难以表达的情况。
如果患者符合“FAST”规则,或者符合“120”定律,需尽快前往医院的脑卒中中心,由医生进行评估,如果是急性脑梗死,再进行溶栓或者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卒中的急救措施
(1)一旦发生脑卒中,首先要保持冷静,马上打电话求救。
(2)在救护人员到达前,如果病人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应停止所有活动,平躺,以免摔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需将头部偏向一侧,若口腔内有分泌物,则需及时清理,避免窒息,并避免头部晃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4)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及时送到医院治疗,搬运时动作要轻而稳,头部应有专人保护,以减轻冲击。
如何预防脑卒中
高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是脑卒中病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的血压控制范围为140/90mmHg以下,若患者存在糖尿病,则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而言,其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如超过这些指标需及时就医治疗,而且一旦开始用药治疗,就需要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直到降至目标血压水平。
及时治疗糖尿 病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病发的重要风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从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方面入手,改善生活方式,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降低到7%以下。
戒烟 吸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相对风险,而且有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越多的人,脑梗死的危险就越高。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被动吸烟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所以为预防脑卒中,抽烟的人应该戒掉烟,不抽烟的人也应该避免二手烟。
限酒 有研究显示,即便是少量饮酒,也无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于饮酒的患者而言,为预防脑卒中应注意尽量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一般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能超过25克,女性不能超过12.5克。
及时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是血脂控制的第一步。40岁以上及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高危人群应定期(3-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血脂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旨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控制血脂水平。
减重 肥胖可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要想减肥,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做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降低血压,同时还能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规则运动 建议每周最少3-4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走、慢跑、骑车等),每次至少40分钟。日常工作主要是坐着不动的人群,建议每坐一个小时,做2-3分钟的短时间活动。
健康饮食 平时生活中多吃一些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总结
脑卒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及时识别脑卒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致残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