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尿常规里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如何反映肾脏健康?

2025-07-09 09:43:16 浦北县妇幼保健院 何忠伟

  每次体检,尿常规都是必查项目。在尿常规的众多指标中,蛋白质和红细胞就像肾脏健康的“晴雨表”,它们的变化能为我们揭示肾脏内部的奥秘。作为检验科的“健康侦察兵”,尿常规检测如何通过蛋白质和红细胞反映肾脏健康状况?接下来,就为你详细解读。

  一、尿常规检测:打开肾脏健康的“观察窗”

  在检验科,尿常规检测是通过对尿液样本的物理、化学和显微镜检查,获取尿液中各种成分的信息。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就像一台精密的“过滤器”,它会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保留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红细胞等。但当肾脏出现问题时,这道“过滤屏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原本不该出现在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物质进入尿液,从而在尿常规检测中被发现。

  二、尿液中的蛋白质:肾脏“滤网”受损的警示灯

  正常尿液中只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一般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出,所以尿常规报告单上蛋白质指标显示为阴性。当肾脏的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出现损伤时,肾脏对蛋白质的过滤和重吸收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大量蛋白质“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尿常规检测结果呈阳性。

  (一)肾小球损伤

  肾小球是肾脏过滤血液的关键部位,由众多毛细血管组成,其结构类似一张细密的“滤网”。当肾小球发生炎症(如肾小球肾炎)、受到免疫系统攻击(如狼疮性肾炎)或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病变时,“滤网”的孔径会变大或电荷屏障被破坏,原本无法通过的蛋白质就会“漏网”进入尿液。此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会明显升高,且以大分子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等。长期的肾小球损伤,会使肾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二)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主要负责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药物毒性、重金属中毒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可降低其重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肾小管损伤时,尿液中多为小分子蛋白质,例如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

  三、尿液中的红细胞:肾脏“受伤”的红色警报

  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每高倍镜视野下不超过3个。如果尿常规检查中发现红细胞增多(每高倍镜视野下超过3个),尿液外观可能呈现洗肉水样、浓茶色,这种情况称为血尿。血尿是肾脏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现问题的重要信号。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肾小球病变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形态畸形。这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表明肾小球受损。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除肾脏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病变也可能导致血尿,例如肾盂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尿路黏膜破损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通常正常,通过显微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

  四、案例分析:读懂尿常规报告中的“健康密码”

  35岁的王先生在体检中发现尿常规蛋白质(+)、红细胞(++),他十分担忧。医生建议他进一步检查,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测以及肾脏超声等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过及时的治疗和规范的生活管理,王先生的尿蛋白和红细胞指标逐渐改善。

  60岁的李女士因尿频、尿急、尿痛就医,尿常规显示红细胞(+++),蛋白质正常。检查发现膀胱炎导致尿路黏膜出血,抗感染治疗后血尿消失。这显示尿常规中蛋白质和红细胞变化需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准确判断肾脏或泌尿系统健康。

  五、定期检测与预防: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

  尿常规检测简单、便捷、价格低廉,是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大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增加检测频率。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如合理饮食,控制盐、蛋白质的摄入;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

  尿常规里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是反映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了解它们的意义,学会正确解读尿常规报告,重视定期检测,我们就能更好地守护肾脏健康,远离肾脏疾病的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