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隐血试验阳性意味着什么?粪便隐血检测全解析

2025-07-14 14:30:40 浦北县妇幼保健院 何忠伟

  在体检项目中,粪便隐血检测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却是发现肠道疾病的重要“侦察兵”。当拿到报告单上“隐血试验阳性”的结果时,许多人会感到紧张和困惑: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身体出了大问题?今天,就从检验科的专业角度,为大家全面解析粪便隐血检测,揭开隐血试验阳性背后的真相。

  一、粪便隐血检测:肠道健康的“预警器”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消化道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出血。但当胃肠道发生病变,如溃疡、炎症、肿瘤时,消化道黏膜会出现破损,少量血液会随着食物残渣混入粪便中。这些血液非常微量,肉眼无法察觉,被称为“隐血”。

  粪便隐血检测,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这些微量的血液。检验科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利用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显色,从而判断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免疫法则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针对人血红蛋白抗原进行检测,特异性更高。这项检测就像肠道健康的“预警器”,能在疾病早期,甚至患者还没有明显症状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二、检测流程:从采样到出结果的严谨过程

  1.规范采样是关键

  准确的检测结果,离不开规范的粪便样本采集。患者需要使用医院提供的干净、干燥的采样盒,采集粪便时,应选取粪便表面不同部位以及内部的多个点,每个点采集约蚕豆大小的粪便,总量不少于5克。避免采集混入尿液、水或其他杂质的粪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如果粪便不成形,可直接取适量放入采样盒。采集完成后,要及时盖紧盒盖,并尽快送往检验科。

  2.检验科的严谨检测

  样本送达检验科后,工作人员会对样本进行编号登记,然后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进行处理。化学法检测时,将处理后的粪便样本与检测试剂混合,观察颜色变化;免疫法检测则是将样本加入特定的检测仪器中,利用仪器的自动化程序进行分析。整个检测过程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当天就能拿到检测结果。

  三、隐血试验阳性:背后的多种原因

  当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显示阳性时,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疾病,但确实需要引起重视。导致隐血试验阳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消化道疾病

  炎症性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会导致消化道黏膜破损、出血,引起隐血试验阳性。例如,胃溃疡患者在胃酸的刺激下,溃疡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少量血液进入粪便中,从而被检测出来。

  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表面组织会发生糜烂、破溃,导致出血。在肿瘤早期,出血量可能较少,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这也是粪便隐血检测在肿瘤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

  其他疾病:肠息肉、痔疮、肛裂等疾病,同样可能导致肠道或肛门部位出血,使隐血试验呈阳性。尤其是痔疮和肛裂,在排便时因摩擦导致出血,血液混入粪便中。

  2.非疾病因素

  饮食影响:食用大量肉类、动物肝脏、血制品等食物,其中富含的血红蛋白会干扰化学法检测,导致假阳性结果。此外,服用铁剂、维生素C等药物,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特殊生理状态:女性在月经期,经血可能会混入粪便,造成隐血试验阳性的假象。

  四、阳性结果的应对:理性看待,及时排查

  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后,不要过度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回顾近期的饮食和用药情况,以及是否处于月经期。如果存在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可以在调整饮食、停药或避开月经期后,再次进行检测。

  复查结果阳性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年龄、家族史等安排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如45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且隐血试验阳性患者,医生建议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肿瘤。早期发现并治疗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肿瘤,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粪便隐血检测是守护肠道健康的重要防线,隐血试验阳性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了解这项检测的原理、意义和应对方法,重视每一次检测结果,就能更好地预防和发现肠道疾病,为健康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