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渐冻人症:身体被“冻住”的残酷真相

2025-07-16 10:34:52 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 苏俊全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脚慢慢不听使唤,最后连呼吸都要靠机器维持”—— 这是渐冻人症患者的真实写照。这种被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像冰雪冻结一样逐渐剥夺患者的运动能力,却始终不影响意识和智力,因此被称为“清醒的牢笼”。了解它的真相,才能更早识别、更好应对。

  一、从手脚无力到呼吸衰竭:渐冻人症的“冻结”过程

  渐冻人症攻击的是大脑和脊髓中负责运动的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这些细胞就像“传递运动信号的电线”,一旦受损坏死,大脑无法指挥肌肉运动,肌肉会逐渐萎缩、无力,最终完全“瘫痪”。

  病情进展通常有迹可循:

  早期信号:手指活动不灵活(扣纽扣、拿筷子困难)、走路时脚容易绊倒、说话轻微含糊,常被误认为是“疲劳”或“颈椎病”;

  中期表现:手臂抬不起来、下肢无法站立,说话越来越不清楚,吞咽出现困难,喝水容易呛咳;

  晚期症状:全身肌肉萎缩,卧床不起,无法自主呼吸,需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意识、记忆、思维完全清晰。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渐冻人症患者,他在21岁发病,从走路不稳逐渐发展到全身瘫痪、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交流,却凭借清醒的大脑探索宇宙奥秘,存活了55年,远超该病的平均生存期。

  二、为何会得渐冻人症?病因与高危因素

  目前渐冻人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界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约5%-10%的患者有家族史,由特定基因突变导致(如SOD1基因),家族中若有患病者,亲属发病风险会升高;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重金属(铅、汞)、杀虫剂,或有头部外伤史、过度体力劳动史的人,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年龄与性别:40-60岁是高发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接触环境危险因素更多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渐冻人症不会传染,也不会因“累坏了”“着凉了”诱发,它本质上是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与普通的肌肉疲劳有本质区别。

  三、容易被误诊的“隐形杀手”:如何早期识别?

  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渐冻人症平均误诊时间达1-2年,常被当作颈椎病、腰椎病或神经炎治疗。以下特点可帮助区分:

  只影响运动,不影响感觉:患者不会出现麻木、疼痛、瘙痒等感觉异常,只会有肌肉无力、萎缩;

  症状对称或不对称进展:可能先从一侧手脚开始,逐渐累及对侧,而颈椎病多局限于单侧上肢;

  伴随“肉跳”现象:约70%的患者会出现肌肉不自主跳动(肌束震颤),尤其在安静时明显;

  无大小便障碍:与脊髓病变不同,渐冻人症早期不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当出现“手部无力+说话含糊+肌肉跳动”的组合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肌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越早干预越能延缓进展。

  四、目前能治吗?治疗与护理的希望

  虽然渐冻人症目前无法治愈,但现有手段能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利鲁唑、依达拉奉等药物可减少运动神经元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3-6个月,需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

  呼吸支持:当肺活量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延长生命;

  营养支持:吞咽困难时,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补充营养,避免营养不良和呛咳导致的肺炎;

  康复训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和褥疮,维持现有运动功能。

  护理在渐冻人症患者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使用防压疮气垫床;

  借助辅助器具(如特制餐具、轮椅、语音交流板),尽可能维持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关注心理状态,家属和社会的理解支持能帮助患者减少抑郁、焦虑情绪。

  五、患者与家属的“温暖指南”

  接纳与调整:确诊后允许自己和家人悲伤,但别陷入绝望,可像霍金一样从阅读、听音乐、与家人交流中找到生活意义;早规划早准备:提前了解辅助器具、康复资源和临终关怀服务,减轻后期压力;加入病友社群:与其他患者及家属交流经验,获取心理支持和实用信息;家属自我关怀:照顾患者消耗大,家属要适当休息,寻求亲友帮助,避免职业倦怠。

  渐冻人症虽残酷,但并非“判死刑”。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温暖照护,能让患者在“被冻结”身体里保持生命尊严与质量。记住,身体可被冻结,勇气与爱永远自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