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贫血:为什么补铁也没用?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贫血就像一个“顽固的敌人”,常常如影随形。不少患者发现,即便按照医嘱补充铁剂,血红蛋白水平依然难以提升,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透析患者贫血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科学的应对方法。
一、透析患者贫血,原因不止缺铁这么简单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
肾脏不仅是人体的“排污工厂”,还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器官。促红细胞生成素就像是红细胞生成的“指挥官”,它能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而透析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量大幅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这是透析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90%的透析患者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的问题。
2.铁利用障碍
虽然缺铁是贫血常见原因,但透析患者中铁利用障碍更棘手。透析时患者反复失血,如透析管路残留血、频繁抽血检查等致铁丢失。然而,即便补充足够铁剂,很多患者仍无法有效利用。这是因为体内的铁调素水平异常升高。铁调素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激素,它会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和巨噬细胞释放铁。透析患者由于炎症反应、感染等因素,铁调素水平升高,使得补充的铁难以进入造血环节,出现“补铁无效”的情况。
3.慢性炎症与感染
透析患者因长期透析,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慢性炎症和感染,如血管通路感染、肺部感染等。炎症反应会干扰红细胞生成,一方面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与活性,另一方面阻碍铁的利用,还会缩短红细胞寿命。此外,炎症还会使铁调素水平升高,加重铁利用障碍。
4.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因,透析患者可能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影响红细胞生成。同时,透析用的某些药物如肝素(防透析管路凝血)会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加重贫血。此外,长期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也会负面影响造血功能。
二、单纯补铁为何收效甚微?
明白了透析患者贫血的复杂成因,就不难理解为何单纯补铁效果不佳。铁剂只是红细胞生成的“原材料”,如果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个“指挥官”,“原材料”再多也无法高效生产红细胞。而且,当铁调素“封锁”了铁的运输通道,补充的铁无法顺利到达造血部位,自然难以改善贫血症状。就像建造房屋,只有砖块(铁),没有建筑师(促红细胞生成素)指挥,也没有运输通道将砖块运送到工地,房屋(红细胞)就无法顺利建成。
三、多管齐下,科学应对透析患者贫血
1.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类似物
针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问题,临床常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此类药物可替代体内不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一般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医生会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和个体差异调整剂量与频率。近年来,新型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用于临床,减少了注射次数,提高了治疗便利性与依从性。
2.合理补铁,突破铁利用障碍
对于存在铁缺乏的患者,仍需科学补铁。医生会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评估患者铁储备和铁利用情况。若铁储备不足,先采用静脉补铁,绕过肠道吸收障碍以快速补充铁剂;待铁储备达标后,再改为口服补铁。此外,对于铁调素水平过高的患者,可能使用铁调素拮抗剂等新型药物改善铁利用。
3.控制炎症与感染
积极预防和控制慢性炎症与感染很重要。患者需保持透析通路清洁,遵循透析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日常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提高免疫力。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于慢性炎症患者,医生可能用抗炎药物调节炎症状态、改善造血微环境。
4.补充其他造血原料
除铁外,维生素B12、叶酸等也是红细胞生成必需营养物质。透析患者应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肉类、蛋类、新鲜蔬菜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同时,积极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
透析患者贫血是复杂临床问题,单纯补铁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需全面了解成因,采取多维度综合治疗策略,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才能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中若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