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真的不能弯腰了吗?
“自从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连弯腰捡个东西都成了奢望!”这是众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共同心声。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因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不能弯腰”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只有科学理解疾病原理,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在保护腰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持正常生活。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超过2亿,且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此,普及相关知识的紧迫性显而易见。
一、腰椎间盘突出,身体发生了什么?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围的纤维环组成,形似弹簧垫片,具有缓冲和减震的功能。长期久坐、重体力劳动、腰部外伤,或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会逐渐退变、破裂,原本柔软的髓核便会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发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举个例子来说,腰椎间盘就像一个充满馅料的包子,当其中的馅料(即髓核)被挤压出来后,会刺激到周围的“敏感神经”。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和具体位置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如果突出的髓核压迫到支配下肢的神经根,可能会引发从臀部一直延伸到小腿的放射性疼痛;而如果压迫到马尾神经,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此外,进行弯腰动作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当突出的髓核进一步压迫神经时,疼痛会变得更加剧烈,这也是许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敢轻易弯腰的主要原因。
二、并非完全不能弯腰,关键在“科学”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弯腰。只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腰部压力,还能顺利完成日常活动。
1.日常弯腰的正确姿势
在日常捡拾物品时,应避免直接弯腰,而应采取先下蹲的姿势,保持腰部挺直,借助腿部肌肉的力量缓慢拾起物品,再逐渐站起。这种方式类似于搬运工搬重物时的蹲下再起身动作,能有效减轻腰部的负担。在进行洗碗、扫地等家务劳动时,可通过调节台面高度,尽量保持腰部直立,以减少弯腰的幅度。若需长时间弯腰工作,建议每隔15至20分钟起身活动腰部,以缓解肌肉紧张。
2.康复训练增强腰椎稳定性
在疼痛缓解期,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可以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小燕飞训练是一种经典方法:俯卧在床上,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随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姿势形似飞燕。每组进行10至15次,每天进行3至4组,有助于锻炼腰背肌。五点支撑法同样效果显著,仰卧时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和肩部作为支点,抬起骨盆,使肩部、腹部和膝关节呈一条直线。每组同样进行10至15次,每天3至4组,能有效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此外,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对腰椎的压力较小,也有助于维持腰椎的健康状态。
三、全方位护理,加速康复进程
1.日常防护不可少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椅对腰椎健康至关重要。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应以躺在上面时腰椎能保持自然生理曲度为佳。在办公或学习时,应使用带有腰部支撑的座椅,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久坐。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至10分钟。此外,还需注意腰部保暖,因为寒冷刺激会导致腰部肌肉收缩,增加椎间盘压力。尤其在秋冬季节,可佩戴护腰以预防。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承受的额外负担。
2.规范治疗是关键
一旦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初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牵引、按摩)以及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若保守治疗3至6个月无效,或出现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以解除神经压迫。
尽管腰椎间盘突出会带来诸多不便,但通过科学认知、恰当护理和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与疾病“和平共处”,减轻疼痛困扰,提升生活质量。请记住,并非不能弯腰,而是要掌握“聪明弯腰”的技巧。关注腰椎健康,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让我们的腰部重新“挺直腰杆”,拥抱健康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