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糖友的餐桌小助手:口服降糖药全知道

2025-07-16 13:51:03 永州市中心医院 荆艳平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犹如“餐桌上的小助手”,能够协助身体调节血糖水平。然而,不同的药物各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专长领域”。唯有深入了解它们的具体特性,并辅以科学的饮食管理,方能确保血糖稳定可控。

  一、口服降糖药“家族成员”:各有各的本事

  1.二甲双胍: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特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等方式降低血糖。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超重或肥胖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注意: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腹泻),建议随餐或餐后服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52岁的张先生刚确诊糖尿病,体重超标,医生为他开具了二甲双胍,配合饮食控制,血糖很快便稳定下来。

  2.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的“催分泌剂”

  特点: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

  适用人群: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者。

  注意:可能引发低血糖(心慌、出汗、手抖),需定时定量进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胰岛功能衰退。

  常用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65岁的李阿姨使用这类药物后,血糖控制良好,但医生特别叮嘱她务必按时吃早餐。

  3.格列奈类药物:快速起效的“餐时调节剂”

  特点: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适用人群: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老年人和餐后血糖波动较大者。

  注意:需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若不进食则无需服用,以防低血糖。

  瑞格列奈是常见药物之一。38岁的王女士餐后血糖一直偏高,加用此药后,餐后血糖迅速达标。

  4.α-糖苷酶抑制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抑制剂”

  特点: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适用人群:主食摄入量大、餐后血糖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常见腹胀、排气增多,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可减轻不适;主食摄入少时,降糖效果会减弱。

  阿卡波糖是代表药物。45岁的赵先生偏爱米饭,使用阿卡波糖后,餐后血糖显著下降,尽管初期排气较多,但适应一段时间后症状改善。

  二、药物与饮食:缺一不可的“黄金搭档”

  口服降糖药虽好,但离不开饮食管理的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定时定量进餐: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具有固定的作用时间,不按时进餐易引发低血糖;而二甲双胍则需要规律饮食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α-糖苷酶抑制剂的效果与主食摄入量密切相关,过多摄入主食可能导致药物效果不佳,过少则可能引发血糖过低。

  搭配优质蛋白和蔬菜:每餐确保摄入鸡蛋、瘦肉、豆腐等优质蛋白,以及绿叶蔬菜,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使药物作用更加平稳。

  60岁的陈阿姨使用磺脲类药物,之前常因饮食不规律而出现低血糖,后来坚持每天按时进餐,主食定量,血糖水平再未出现大幅波动。

  三、生活方式调整:给药物“搭把手”

  运动助力: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能增强药物疗效。但要注意,运动时间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以免低血糖。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下来,方便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影响药物疗效;酒精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低血糖或肝损伤。

  规律作息:熬夜会让血糖波动,影响药物效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很重要。

  40岁的刘先生有熬夜习惯,即使按时吃药,血糖也不稳定,调整作息后,血糖逐渐平稳了。

  四、用药误区:这些“坑”要避开

  “药越贵效果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肥胖者用二甲双胍就比贵的药更合适。

  “血糖正常就停药”: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擅自停药会导致血糖反弹,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只吃药不控制饮食”:饮食不控制,再多药也难稳住血糖,药物和饮食是“战友”,缺一不可。

  “跟风换药”:别人用着有效的药,不一定适合自己,换药需医生评估。

  口服降糖药是糖友控制血糖的好帮手,但只有了解它们的特点,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让血糖稳稳当当。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咨询医生,让“小助手”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