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低剂量CT筛查肺癌:辐射风险与早期诊断的博弈

2025-07-17 13:58:35 上林县人民医院 陈柳平

  在人们谈癌色变的今天,肺癌无疑是众癌之中最令人恐惧的存在之一。它隐匿生长,一旦被察觉,往往已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增。为了能在早期发现肺癌,低剂量CT筛查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然而,这项筛查技术在带来早期诊断希望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辐射风险的担忧,一场辐射风险与早期诊断的博弈就此展开。

  一、CT成像:给身体拍“断层照”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的工作原理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将人体这尊“雕塑”层层剖析。当你躺在检查床上,缓缓进入那个像大甜甜圈的扫描架时,X射线就开始从不同角度穿透你的身体。X射线如同无形的画笔,在穿透身体时,会因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如骨骼、肌肉、内脏等)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探测器则像一位勤劳的记录员,将这些衰减后的X射线信号收集起来,转化为数字信号,再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运用复杂的算法,将这些数字信号重新组合、计算,最终生成一幅幅清晰的身体横断面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断层图像”。这些图像就像一本本详细的身体“说明书”,医生可以通过它们清晰地看到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存在病变。

  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新宠”

  低剂量CT,是CT家族中的“节能小能手”。它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如降低管电流、管电压等,在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通常,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只有常规CT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有效剂量常常小于1mSv,这甚至比我们一年所受的自然本底辐射量(约3.1mSv)还要低。低剂量CT特别适合肺癌筛查,它能敏锐地捕捉到肺部的微小变化,比如几毫米大小的肺结节,为早期发现肺癌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辐射风险: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

  尽管低剂量CT辐射剂量低,但辐射致癌的风险依然存在。辐射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捣蛋鬼”,它可能会破坏人体细胞内的DNA结构。偶尔的小损伤,细胞自身或许能修复,但如果长期、频繁地受到辐射,或者辐射剂量过大,DNA就可能出现难以修复的错误,进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癌症。有研究估算,在美国,CT扫描每年可能会诱发上万例癌症,其中肺癌也是常见的辐射诱发癌症类型之一。虽说单次低剂量CT筛查的辐射风险较小,但对于一些敏感人群,比如儿童、孕妇,或者短期内需要多次进行CT检查的人来说,累积的辐射风险就不得不重视。

  四、早期诊断:与死神抢时间

  肺癌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堪称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关键赛跑。肺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而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早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临床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有可能被治愈,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则会大幅下降,治疗手段也相对有限,患者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家庭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低剂量CT筛查的出现,就像是给肺癌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它能在肺癌还处于“萌芽”状态,也就是肺结节阶段时就发现病变,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五、权衡利弊:如何抉择

  面对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辐射风险与早期诊断的益处,我们该如何权衡呢?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龄在50-75岁,有长期吸烟史(≥20包/年,包括戒烟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职业暴露(接触石棉、铍、铀、氡等)、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的人,进行低剂量CT筛查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他们本身患肺癌的风险就高,通过低剂量CT筛查早期发现肺癌,及时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概率。而对于普通健康人群,如果没有肺癌相关的高危因素,可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谨慎选择是否进行筛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六、结语

  低剂量CT筛查肺癌就像是一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辐射风险而对肺癌早期筛查“退避三舍”,错失治疗良机;也不能盲目进行筛查,忽视辐射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只有充分了解,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理性权衡、科学抉择,才能让低剂量CT筛查成为我们对抗肺癌的有力武器,守护好我们的健康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