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蛀牙?
巴氏刷牙法图解
圆弧刷牙法图解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龋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牙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龋病即人们平常所说的虫牙、蛀牙。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的时候常常会问我们,牙齿里面是不是真的有虫啊!甚至有些家长直接跟我们说:牙齿里有虫,帮我抓出来等等。
要知道牙齿里是否真的有虫,首先必须要知道蛀牙即龋齿是怎么形成的。要知道龋齿怎么形成,首先我们要知道龋病的概念——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从概念来看,龋病的形成首先是细菌,它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然而,它不单由细菌造成。仅有细菌因素,也没法造成龋病。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为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四联因素理论。
微生物:
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食物:
食物与龋病关系密切,大量研究涉及食物成分与龋病的关系。随着人类进化,食物逐渐精细,精细碳水化合物和食糖摄入量增加,即增加了龋病发病机会。粗制食物不容易附着在牙面,对牙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清洁作用。由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蔗糖消耗量大的国家,龋病发病状况较为严重;反之,蔗糖消耗量少的国家龋病发病率较低。
宿主:
宿主是指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宿主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等。
时间:
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谈到龋病的发病过程,不得不提到牙菌斑。牙菌斑形成的先驱是获得性膜,细菌黏附于获得性膜上形成牙菌斑。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因此,为维护口腔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少吃甜食及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纤维食物。饭后及时漱口,睡前要进行有效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龋病的形成,保持口腔健康。
2.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清洁口腔了。起初可用湿纱布帮助其清洁牙龈及舌头,待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进行刷牙,可使用指套牙刷和清水进行清洁。并且建议家长平时要帮助幼儿刷牙直到一年级,一年级后孩子可以自己刷牙,但是家长要帮其检查是否刷干净了。
3.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因为氟离子能渗入到牙釉质中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一种对酸非常稳定的氟钙复合物,不容易形成腐败坏死也就不容易形成龋坏,所以对牙齿有一定的预防龋齿作用。当然牙膏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3岁以下幼儿米粒大小,4-6岁幼儿使用绿豆大小,6岁以上使用黄豆大小,成人比黄豆稍微大点。
4.推荐成人使用巴氏刷牙法、儿童使用巴氏刷牙法或圆弧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详细步骤如下:
(1)牙刷握持与角度
拇指前伸比“赞”的手势握持牙刷,刷毛对准牙齿与牙龈交接处,呈45-60度角轻压,使刷毛侧边接触牙齿。
(2)清洁牙齿外侧
以2-3颗牙为一组,短距离水平颤动10次,上排牙齿刷毛朝上,下排朝下,覆盖部分牙龈。
(3)清洁牙齿内侧
内侧同样保持45度角,上排牙齿向下刷,下排牙齿向上提拉,门牙内侧可将牙刷竖立用小圆弧刷动。
(4)清洁咬合面
牙刷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颤动刷洗,注意覆盖后牙的凹陷处。
(5)分区顺序清洁
按“右→左→舌侧→咬合面”顺序,从右上后牙颊侧开始,依次刷至左侧,再返回右侧结束。
(6)舌面清洁
轻刷舌面由内向外去除细菌,保持口气清新。
(7)检查与补充
重点检查上颚后牙舌侧等易遗漏区域,可换手(如左手刷右侧)提高清洁效果。
圆弧刷牙法:适合2-6岁宝宝
(1)牙齿外面圆弧刷:刷毛轻轻接触牙齿外侧,从最后一颗牙齿与牙龈的交界处开始,以圆弧状的拂动轨迹边刷边向前移动,用画圆弧动作清理。对侧重复。
(2)牙齿里面颤动刷:从最后面一颗牙开始,刷柄平行牙龈缘,手持牙刷边小幅度往返颤动边向前移动。刷前牙内侧时,要将牙刷竖起,使用顶端刷毛上下震颤刷洞。对侧重复。
(3)咬合面是来回刷:清洁牙齿咬合面需要使用更大的摩擦力度,刷头对准窝沟,前后往返刷动,才能除掉残留在窝沟内的食物残留。
牙齿一旦龋坏,是不能自行修复的,只能采用人工材料修补缺损。维护口腔健康,靠我们全民的共同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