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小儿支气管肺炎:家长必须知道的预防与护理知识

2025-07-31 13:53:30 西林县人民医院 钟其祥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较高。作为家长,了解其预防与护理知识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认识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内的宝宝更容易中招。这种病是支气管和肺部同时发炎引起的,就像一根水管里外都生了锈,让空气流通变得不顺畅。孩子发病时往往会突然发烧,体温可能升到38℃以上,咳嗽声听起来比较深,有时候像是有痰卡在喉咙里呼噜呼噜响。有些小宝宝不会吐痰,家长可能会发现他们呼吸比平时快,吃奶时容易呛到,或者总显得烦躁不安。细心的家长要注意观察三个关键信号:一是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像小兔子一样急促地喘气;二是咳嗽持续加重,特别是夜间咳得更厉害;三是出现“三凹征”——孩子吸气时锁骨、胸骨和肋骨间隙会明显凹陷。这些症状和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的孩子虽然也会咳嗽流鼻涕,但一般精神还不错,而肺炎患儿往往显得蔫蔫的,玩一会儿就累。

  二、预防措施与日常防护

  疫苗接种是最坚固的基石,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要按时接种,能有效抵挡最常见的病原体袭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空调滤网要每月清洗。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别低于26℃,避免冷热交替刺激呼吸道。在卧室放盆清水或使用加湿器,让空气湿度保持在50%左右,有吸烟习惯的家长要注意,二手烟会让孩子的支气管变脆弱,最好在阳台吸烟后换掉衣服再接触孩子。

  饮食调理是增强抵抗力的天然法宝。像胡萝卜、南瓜这些橙黄色蔬菜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保护呼吸道的“护盾”。每天保证足够饮水,能帮助纤毛摆动清理病菌。季节交替时要做好“洋葱式穿衣”,方便根据温度增减衣物。孩子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后颈摸起来温而不潮就是最理想状态。公共场所的海洋球池、摇摇车其实是病菌“交易所”,流行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要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洁,特别是指缝和指甲缝这些“细菌停车场”。

  观察孩子的日常状态比体温计更灵敏。如果发现孩子连续三天以上晨起打喷嚏、揉鼻子,可能是过敏体质在预警,这类孩子更容易发展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睡眠时轻微打呼噜不一定是睡得香,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信号,要及早就医排查。记住“预防三字诀”:疫苗全、空气好、手干净、吃均衡、穿合适。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就像给孩子的呼吸系统每天穿上一件无形防护服。

  三、家庭护理与应对策略

  孩子确诊支气管肺炎后,卧室要布置成温暖的避风港,把枕头稍微垫高些,能让孩子呼吸更顺畅。开空调时在出风口挂条湿毛巾,既能过滤灰尘又避免空气太干燥。每天用温水给孩子擦浴降温比酒精更安全,特别注意腋窝、腹股沟这些散热区,但脚底要保暖。饮食要遵循“三易原则”:易消化、易吸收、易吞咽。把主食煮成浓稠的粥羹,加入剁碎的青菜和肉。

  观察病情变化要掌握“晨昏定律”: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前各记录一次体温、呼吸频率和咳嗽特点。数呼吸次数要在孩子安静时进行,掀开衣服看腹部起伏最准确。止咳不是首要目标,适当咳嗽反而是身体的“清道夫”,但夜间频繁咳醒时可以试试“斜坡睡姿”。拍背排痰要选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把手掌弯成空心状,从背部下方往上轻叩。

  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嘴唇突然发紫像蓝莓色,说明缺氧严重;高烧三天不退,体温曲线像过山车般起伏;出现“三不症状”——不吃、不哭、不动,这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家庭护理最忌“三心二意”:不要上午吃西药下午换中药,药物混搭可能产生“化学冲突”;不要刚退烧就急着补营养,虚弱的肠胃就像超载的卡车需要减负;更不要用成人止咳药减量给孩子。记住护理的“黄金比例”:三分靠药物,七分靠护理,剩下九十分靠耐心。

  四、结束语

  小儿支气管肺炎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正确的护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