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接受放射性治疗后核医学护士教你如何安全居家隔离

2025-07-31 14:09:5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覃艺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医学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甲亢、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治疗。

  放射性治疗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外放射和内放射,其中内放射是指在患者的体内留置放射性物质,持续对患处进行放射,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自身就像是一个“辐射站”一样,可能会对周围人造成轻度辐射。为了保护家人,放射性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居家隔离,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患者居家隔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遵循医生指导

  根据放射类型的不同,放射性治疗后居家隔离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放射治疗完成后,医生会对患者提出明确的隔离要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隔离。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外放射治疗,放射源在体外,在治疗后一般不会对周围人造成影响,无须过度紧张,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内放射治疗,如常见的碘-131能够治疗甲状腺癌,那么在治疗完成后身体会对周围人产生一定辐射影响,则需要保持3-7天的隔离,直至体内放射性降低至安全水平。具体隔离时间因人而异,每个患者接受治疗的类型不同,放射剂量有所不同,隔离时间也会有一定差异。

  二、保持一定距离

  在放射性治疗后,患者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居家隔离,通过居家隔离来减少对家属的损伤。一般来说,患者应当自己待在一个房间里,尽量不要与家属离得太近,即使与家属接触也要注意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辐射影响家属的身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辐射对孕妇的影响更大,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果家里有孕妇,患者更需要提高警惕,严格避免与孕妇近距离接触,也不能同床睡觉,直至放射水平达标为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要尽量单独使用卫生间,并且不要与家属共同使用餐具、毛巾,可以让家属做好饭后放在房间门口,减少与家属的接触。

  三、保持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对家人的放射性危害。在上厕所之后,患者应当冲水至少两次,因为尿液中可能会排出一些放射性物质,并在上厕所之后彻底洗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单独使用卫生间或洗手池,减少对家属的损伤。如果患者是男性,在排尿时可能会出现尿液外溅的情况,也会增加放射性风险,因此建议男性坐下排尿,减少尿液的外溅,并在上完厕所后严格冲水。同时,患者的血液、体液中也会排出一些放射性物质,因此建议患者要单独清洗餐具,不要让家属接触到自己的唾液,减少放射性危害。

  四、污染物品密封

  在患者居家隔离期间,应当尽量避免与家属共同洗衣服,因为汗液中可能会排出一定放射性物质,家属在接触后可能会存在放射暴露风险。建议患者将换下来的衣物放在密封袋中保存,至少2天之后再开始清洗,避免对家属产生放射性暴露。部分患者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品,如伤口上的敷料,或者擤鼻涕用的纸巾,因为血液和体液中都会有一些放射性物质。患者应当将这些污染物品密封保存,不要暴露在家属面前,也可以咨询医生这些污染物品的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哺乳期女性接受了放射治疗,那么在哺乳期间会对婴儿造成一定辐射,因此需要暂停哺乳。

  五、注意严格监测

  在居家隔离期间,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复查,确保放射水平达标后才能够停止隔离,具体隔离时间根据放射性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决定。在居家隔离期间,患者首先要注意监测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如果出现出血、呕吐等症状,则需要使用纸巾等吸水材料将其清理干净并密封起来,之后要立刻联系医生处理。同时,患者也要注意监测家属的情况,如果家属出现一些辐射暴露风险,同样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评估辐射暴露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必要时要进行一些医疗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内放射治疗患者的体内会置入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家属造成一定放射损伤,因此需要一段时间居家隔离。希望患者能够了解一些居家隔离的安全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隔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