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医务人员手卫生在产科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2025-07-31 14:12:42 钦州市浦北县福旺镇卫生院 刘双梅

  产科作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服务对象包括产妇和新生儿两大特殊群体,其中产妇产后身体虚弱、伤口存在,新生儿免疫力尚未完善,对感染的抵抗力极低。在产科感染防控的诸多环节中,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最基础、最简便且效果显著的防控措施。正确规范的手卫生实践,能有效阻断病原体传播链,降低母婴感染风险,保障产科医疗安全。

  一、产科感染特点与手卫生的关联性

  产科感染主要包括产妇产褥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这些感染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中,医务人员的手是重要媒介。研究数据显示,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致病菌种类多达数十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等常见条件致病菌,这些细菌可通过接触产妇皮肤、伤口、新生儿黏膜等途径引发感染。

  与普通科室相比,产科诊疗操作具有接触频繁、环节复杂的特点:从产前检查、产程观察到产后护理,从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到母乳喂养指导,医务人员的手与母婴的接触贯穿全程。每一次未规范清洁的手部操作,都可能成为感染发生的隐患。尤其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阴伤口、剖宫产切口等均为开放性创口,一旦接触污染手部,感染风险将显著升高。

  二、手卫生的核心规范与执行标准

  手卫生并非简单的洗手,而是一套包含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完整体系。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时刻”在产科尤为重要: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这五个关键节点的手卫生执行率直接影响感染控制效果。

  洗手是最基础的手卫生方式,适用于手部有可见污染时。正确洗手需遵循“七步洗手法”: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拇指在掌中揉搓;指尖在掌心揉搓;手腕交替揉搓,整个过程不少于2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卫生手消毒适用于手部无可见污染时,可使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取适量消毒剂于掌心,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直至手部干燥,作用时间需符合产品说明。外科手消毒则用于手术前,需在洗手基础上使用无菌手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达到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

  三、手卫生对产科重点环节的防控价值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手卫生的规范执行能显著降低会阴伤口感染率。产程中助产士需多次进行阴道检查、会阴保护等操作,每一次操作前的手消毒可有效减少将外界细菌带入产道的风险,研究表明规范手卫生可使会阴切开术感染率降低30%以上。剖宫产手术作为产科常见手术,手卫生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环节。从术前外科手消毒到术中器械传递、伤口缝合等操作中的手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手卫生缺失都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新生儿护理中手卫生的作用更为突出。新生儿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医务人员接触新生儿前的手消毒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疮、脐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新生儿监护室,手卫生执行率每提高10%,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可降低约8%。

  四、手卫生执行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策略

  尽管手卫生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认为“肉眼看不见脏就是干净”;工作繁忙时容易忽略手卫生步骤,简化操作流程;手消毒剂放置位置不合理,取用不便;对不同手卫生方式的适用场景区分不清等。

  改进手卫生执行效果需多方面施策:首先应加强培训教育,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考核;其次优化硬件设施,在产房、新生儿室、病房等区域合理配置手消毒剂、感应式水龙头等设备,方便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现场督查、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等方式,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五、结束语

  医务人员手卫生看似简单,却是产科感染防控的“生命线”。每一次规范的洗手和消毒,都在为母婴健康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强化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操作、落实手卫生管理,不仅是产科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医务人员对母婴安全的郑重承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