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后怎么办?掌握“五字口诀”让伤处好得更快
夏日炎炎,又到了烧烫伤的高发季节。烧烫伤是指由火焰、热水、热油、蒸汽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在烧烫伤后,很多人会用一些所谓的“偏方”来进行治疗,然而这些不仅不会减轻疼痛,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如何正确认识烧烫伤,受伤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烧烫伤深度分级
Ⅰ度(红斑性烧伤):主要损伤角质层,轻微红肿,表面干燥无水疱,疼痛明显。
Ⅱ度(水疱性烧伤):浅Ⅱ度:可达真皮浅层,剧痛,感觉敏感,有水疱,疱皮脱落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水肿。深Ⅱ度:感觉迟钝,水疱小或无水疱,但密度高,皮肤溃烂,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皮肤弹力减弱。
Ⅲ度:皮肤烧焦、痛感消失,无弹性,无水疱;严重时可伤及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和内脏。若处理不当,不仅容易留下疤痕和功能障碍,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烧烫伤的紧急处置“五字口诀”
凡遇到烧烫伤,首先要尽快脱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针对烧烫伤的紧急处置,要记住这个“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冲:烫伤后最紧迫的只有两个字——降温。烧烫伤后需要立即使用清洁的流动凉水将烧伤部位冲洗或浸泡15-20分钟左右,水流不宜过急,避免水龙头直冲烫伤部位,防止自来水管里的压力过大,对烫伤处造成二次伤害。
脱:患者需将衣服完全脱掉,不可强行剥脱衣服,必要时可使用剪刀,操作时避免弄破水疱。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戒指、手表、皮带、鞋子或其他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而造成血运不畅,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泡:将烫伤的部位置于冷水中持续浸泡30分钟,可缓解疼痛,进一步散发热量。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儿童、老年人等要注意浸泡的时间、水温,避免因为体温下降过快而造成休克。
盖:用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减少感染。如水疱不大,不需挑破。若水疱直径大于2厘米,或其位置频繁摩擦,可用无菌针头将其刺破,吸干组织液,严格消毒后盖上纱布。
送:按上述基本步骤处理完后需将患者快速送到有专门治疗烫伤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对严重烧烫伤患者,在进行上述步骤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烧伤后的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涂抹牙膏紫药水
牙膏没有抗感染作用,且其内含摩擦剂,刺激创面容易引起肉芽增生和感染。紫药水的抗感染力不强,深色药物遮盖创面,会干扰医生对烧烫伤深浅程度的判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二:冰敷伤肢能降温
低温可能导致烫伤部位血管急剧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组织损伤。特别是大面积烫伤或深二度以上烫伤,冰敷还可能引发低体温症,危及生命。
误区三:不痛就是不严重
轻微的烧烫伤会感觉到很痛,因为只烫到了表皮,疼痛感是最明显的。如果伤到了皮肤深层组织,反倒不会觉得疼痛。
误区四:水疱自己能吸收
水疱是可以挑破的,但需要注意保留疱皮,它是最好的生物敷料,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作用。
误区五:烧烫伤后忌“发物”
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韭菜、香菜等,在临床中未见因吃发物后使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的实际病例。相反,由于这些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对烧伤创面的愈合有很大帮助。
四、创面愈合后的护理
1.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不要自行外用各种生活用品涂抹,要遵医嘱外用药物,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2.出现感染及时就医
例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提示可能出现局部感染,要及时就医处理。
3.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免加重感染风险
如果已经有破损,尽量保留疱顶,外用无菌敷料覆盖,有利于避免感染。
4.不要过早强行撕掉痂皮
皮肤愈合后痂皮会自行脱落,不要过早强行撕掉痂皮,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导致瘢痕出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