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控:从日常生活细节筑起健康屏障
提到麻疹,或许不少人会觉得它是“过去的疾病”,其实这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至今仍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潜在联系。不过大家不用紧张,只要了解它的特点,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有效降低风险。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麻疹的防控知识,看看如何从生活细节入手保护自己和家人。
一、先认识一下麻疹:它是如何传播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周围的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而且,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一段时间,接触患者停留过的环境也有感染风险,这也是它传染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感染后,初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数人经过规范护理能顺利康复,但少数人可能出现并发症,所以早预防、早发现很重要。
二、日常防护:这些简单做法能帮上大忙
1.及时接种疫苗,给健康加道“防护盾”
预防麻疹,最可靠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我国的免疫规划里,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麻腮风疫苗(包含麻疹成分),全程接种后能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家长们可以留意孩子的接种手册,按时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接种,这是给孩子的重要健康保障。如果成年人没接种过疫苗、也没患过麻疹,尤其是经常接触人群的职业人群,也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种。
2.减少接触风险,做好个人日常防护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商场、地铁等,养成戴口罩的习惯,能减少吸入病毒的可能。如果身边有疑似麻疹症状的人,尽量保持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回家后记得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外出的衣物、随身物品也可以适当清洁,这些小举动都能降低风险。
3.保持环境通风,养成卫生好习惯
麻疹病毒并不“耐折腾”,怕紫外线和高温。平时家里要多开窗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让新鲜空气流通起来,减少室内病毒停留的机会。
另外,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挡住口鼻,避免飞沫扩散;平时注意个人和环境清洁,这些习惯不仅防麻疹,对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有帮助。
4.出现不适早应对,科学处理不慌乱
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别慌张,及时去医院就诊,告诉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活动情况,方便医生判断。如果确诊为麻疹,按照医生建议居家或住院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即可,这样能避免传染给他人。
照顾患者时,家人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患者的餐具、衣物单独清洗,用开水烫洗或阳光暴晒,这些都是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
三、学校与幼儿园:集体场所的防控要点
学校和幼儿园人员密集,可从这几方面做好防控:
1.严格晨午检:每日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观察,发现发热、出疹等异常情况,立即联系家长送医,待康复且医生确认无传染性后再返校。
2.做好环境清洁:教室、午睡室、玩具区等每日通风,玩具、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物品定期消毒。
3.落实疫苗查验:核对学生接种记录,提醒未完成接种的孩子及时补种,筑牢群体防护。
4.普及卫生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孩子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培养良好习惯。
四、做好防护,麻疹可防可控
其实,麻疹虽然传染性较强,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尤其是及时接种疫苗、注意日常卫生,就能有效阻断它的传播。对于家长来说,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是重要的责任;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每个人在生活中多一份细心,比如勤洗手、常通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一起筑牢健康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