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眼底出血是指脉络膜或视网膜出血,根据出血量和受伤程度不同,也可以分为点状出血、火焰状出血、弥漫性出血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只会觉得眼前有黑影,但严重的患者视力下降非常迅速,甚至下降至只有光感的视力。
很多人对眼底出血并不了解,那么眼底出血有哪些病因呢?如何诊断、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眼底出血的病因
1.眼部病变 眼部病变是引起眼底出血的最主要病因。如果患者存在视网膜血管瘤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血管病变,会对血管造成直接损伤而引起眼底出血;如果患者存在视盘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引起眼底出血;如果患者存在眼外伤、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情况,也会引起眼底出血。
2.全身病变 部分全身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眼底出血。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全身血管造成影响,波及眼底血管时会引起眼底出血;如果患者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可能会引起脉络膜和视网膜出血;如果患者颅内压升高,可能会对眼部血管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眼底出血。
怎样诊断眼底出血?
如果患者出现流泪、畏光、眼痛、眼红、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先通过影像学对眼底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眼部超声、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眼部检查和颅脑磁共振检查等全身影像学检查,其中眼部检查能够发现眼底出血的病变区域,有助于分辨深层组织或视网膜表面出血,寻找眼底出血的病因;颅脑磁共振能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畸形、脑部肿瘤,从而辅助排查眼底出血的原因。同时配合实验室检查也可辅助判断眼底出血的病因,包括血糖监测、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系统疾病。
眼底出血怎样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出血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使用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新的出血并促进积血吸收。口服药物的同时患者在眼底出血急性期需要保持休息,以减少新的出血的产生。
2.一般治疗 对于由全身病引起的眼底出血需及时治疗全身原发病,如控制血糖、血压,停用引起眼底出血的药物等。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后眼底出血仍无法吸收或是由于外伤导致的眼底出血,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常用玻璃体切割术,能够有效清除玻璃体积血,控制病情,并寻找出血病因。如静脉阻塞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出血,术中可联合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避免部分患者形成大面积增殖机化膜。在术后患者也可以配合中医调理来提升疗效,比如,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血栓通胶囊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眼底出血,患者在出现疑似症状后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