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抗生素……这些药物可能正在伤害你的肾!
我们的肾脏每天要过滤180升血液,相当于90桶大瓶装矿泉水的量。这个勤劳的“人体净水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负责排出毒素、调节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但你知道吗?我们常用的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肾脏健康。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一旦受损将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一、药物伤肾,方式多种多样,不可小觑
1.急性肾损伤
药物对肾脏的伤害,最常见的是急性肾损伤。比如青霉素过敏可能在24小时内就导致肾损伤,而磺胺类药物通常在用药5-7天后发难。这种急性损伤如果处理及时尚可恢复,但延误治疗就可能转为慢性肾病。
2.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长期或过量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某些头孢类抗生素、止痛药或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则可能引发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这类损伤进展缓慢但危害持久,甚至引发尿毒症。
3.肾病综合征
像青霉胺等药物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严重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起来相当棘手。
4.梗阻性肾损害
最危险的当属梗阻性肾损害,常见于大量服用磺胺类药物后结晶堵塞肾小管。
5.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可能由避孕药、免疫抑制剂等引发,病情凶险,需要立即救治。了解这些伤害模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健康。
二、止痛药和感冒药:隐藏的“肾脏杀手”
1.潜在危害
很多人家里常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常用于缓解头痛、肌肉痛,短期少量使用相对安全,但正是这种小药丸,如长期或过量服用,会抑制肾脏内的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肾脏血流,可能引发肾损伤,严重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药建议
药师特别提醒:绝对不要长期或过量自行服用止痛药,更不要同时混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服药后如果出现尿色加深、血尿、尿量减少、恶心、呕吐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感冒时选择复方制剂也要格外小心,很多感冒药均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叠加服用极易超量伤肾。
三、抗生素使用不当,肾脏很受伤
1.各类抗生素风险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利器,但选错或用错就可能伤肾。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特别是一代头孢)可能引发过敏性肾炎;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则容易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等,则常见引起肾小管梗阻。
2.安全用药要点
安全用药的关键在于:使用抗生素期间务必多喝水,促进药物排泄;服药后出现尿色加深、血尿、尿量减少,要立即停药就医。尤其要提醒老年人和已有肾病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前最好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换用肾毒性较小的品种。
四、中药无害是误区,这些药材伤肾不浅
很多人认为中药纯天然无副作用,这其实是个危险误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朱砂、雷公藤等都具有明确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肾损伤。一些所谓祖传秘方中可能就含有这些成分。
五、正确用药建议
1.药师建议
服用中药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在中医师、中药师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购买成分不明的偏方、秘方,也不要长期服用同一中药而不监测肾功能。中西药联用时更要谨慎,避免毒性叠加。
2.特殊用药:化疗药、造影剂和免疫抑制剂
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对肾细胞有直接毒性,使用前必须评估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
造影检查后要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进行水化治疗。
而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则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对于必须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医生会权衡利弊,采取保护措施。患者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医嘱,不擅自调整用药,并按时复查肾功能。记住:及时发现问题是保护肾脏的关键!
六、护肾三原则: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及时就医
保护肾脏其实并不难,牢记三点即可:一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药量。二是长期服药者定期检查肾功能。三是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特别提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因为这些疾病本身就会损害肾脏,再加上药物伤害,后果可能很严重。
肾脏是沉默的器官,等它喊痛时往往为时已晚。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你的药箱,改变随意用药的习惯,给你的肾脏多一份关爱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