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科普小课堂:流感来袭,慢性病患者如何守好健康防线

2025-08-13 08:55:10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玲

  每年秋冬交替、气温骤降时,流感病毒总会卷土重来,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流感的“威力”远远不止于发烧咳嗽这么简单。一次流感可能会引发基础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导致住院或严重并发症,成为压垮身体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慢性病患者在面对流感时,必须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守好自己的健康防线。本文将从科学认知、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帮助慢病人群构筑一道稳固的健康屏障。

  一、科学认知:为什么流感对慢性病患者“伤害倍增”?

  很多人对流感的印象仍停留在“就是个大号感冒”,但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起病突然、症状明显等特点。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虽然也会出现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不适,但通常经过几天休息即可痊愈。然而,对于慢性病患者,情况却截然不同。

  一方面,慢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往往不如常人健全。高血糖、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会使机体在抵御病毒方面能力下降,导致病毒在体内复制更快、炎症反应更剧烈。另一方面,流感病毒引发的高热和应激状态容易诱发慢病恶化。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流感后,血糖波动明显增加,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高血压患者因为发热及血管反应性增强,可能出现血压飙升甚至脑卒中;而慢阻肺或哮喘病人则可能因气道炎症加剧引发严重呼吸困难。

  二、多措并举:慢性病患者如何科学预防流感?

  “预防为主”是防控流感的根本原则,对于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第一道防线就是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尤其推荐慢病人群每年接种一次。疫苗虽不能百分百阻止感染,但能大大降低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使慢阻肺住院率减少30%以上,心血管事件也显著减少。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防护也不可忽视。慢性病患者在流感高发期应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密闭空间。出门时佩戴口罩,回家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此外,居家环境要保持通风,每日开窗两到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减少空气中病毒浓度。

  合理的作息与营养摄入同样关键。流感季节不宜熬夜,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瘦肉等,以增强免疫力。患有糖尿病等需要控糖控盐的群体,则要在饮食调养中注意“营养与限制”的平衡。

  三、精准应对:感染流感后,慢性病患者如何处理更安全?

  即便做足了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杜绝感染风险。如果慢性病患者在流感高发期不幸中招,第一时间的处理至关重要。首先,必须警惕症状的“假象”。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很多患者会自行“扛几天”,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对于慢性病人群而言,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相关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为流感并给予抗病毒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需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疗效最佳。同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慢性病史,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本身需要规律服药的患者,如胰岛素、降压药等,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随意更换或停用。另外一个要点是观察病情变化。慢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最怕的是原有疾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比如高热超过三天不退、呼吸急促、剧烈胸痛、意识模糊、血糖剧烈波动等,都是预警信号。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复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四、结语

  流感虽是“老问题”,但在慢性病患者身上却可能酿成大麻烦。我们不能控制病毒的传播,但可以通过科学认知、积极预防和合理应对,把流感的伤害降到最低。对于慢病人群来说,更要建立“主动防御”的意识,把日常管理与防病抗病结合起来,不仅仅依靠医生和家属,更要学会为自己的健康做出决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