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艾滋病防治的“三重防护”:从检验窗口期到精准治疗

2025-08-20 09:12:07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贺安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检测、治疗和预防。据统计,全球仍有约15%的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而中国推行“发现即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传播风险。

  那么,HIV检测有哪些方法?窗口期是什么意思?检测后如何科学治疗?今天,我们从检验医学的角度,解析艾滋病防治的“三重防护”。

  一、HIV检测技术:从“窗口期”到精准诊断

  1.抗体检测:最常用的初筛方法

  当HIV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而检测这些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手段。

  第三代检测(仅测抗体)

  (1)窗口期:21天左右(即感染后约3周才能测出)。

  (2)方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

  第四代检测(抗体+抗原联合检测)

  可同时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病毒蛋白)。

  窗口期缩短至14天,提高了早期检出率。

  适用情况:常规体检、献血筛查、婚前检查等。

  2.核酸检测(PCR):7天即可发现病毒

  直接检测HIV的RNA,适用于:

  高危暴露后早期诊断(如职业暴露、母婴阻断)。

  窗口期仅7-10天,比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

  局限性:成本较高,需专业实验室支持。

  3.快速检测:方便,但需谨慎解读

  唾液/尿液自检试纸(15分钟出结果)。

  优点:隐私性好,适合不愿去医院的人群。

  缺点:可能出现假阳性,必须经实验室确证(如WB试验)。

  重要提醒:

  自检阴性≠未感染(可能处于窗口期)。

  自检阳性≠确诊(需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测)。

  二、检验如何指导艾滋病全程管理?

  1.治疗前:评估免疫状态和耐药性

  CD4+T细胞计数——免疫系统的“晴雨表”

  正常值:500-1500个/μL。

  <200个/μL时,艾滋病进入晚期(AIDS期),易发生机会性感染。

  耐药基因检测

  部分HIV毒株可能对某些药物耐药,通过基因测序可优化治疗方案。

  2.治疗中:监测病毒载量

  “金标准”:HIV病毒载量检测

  目标:<50拷贝/mL(理想情况应测不到)。

  如果病毒反弹,可能提示耐药或服药依从性差。

  超敏检测(<20拷贝/mL)

  适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确保病毒完全抑制。

  3.暴露后预防(PEP):72小时内的“后悔药”

  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职业暴露)后,72小时内可服用PEP药物,降低感染风险。

  检验支持:基线检测(HIV、乙肝、梅毒等)。

  服药后第1、3、6个月复查。

  三、特殊人群的检测策略

  1.孕妇:母婴阻断的关键

  孕期HIV筛查(若阳性,尽早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新生儿出生后核酸检测(因母亲抗体可能干扰婴儿检测)。

  2.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

  应急流程:

  立即清洗伤口/黏膜。

  2小时内启动PEP药物治疗。

  暴露后第4、8、12周检测HIV。

  3.婚孕前“双检”:避免窗口期漏诊

  部分人感染后处于窗口期,单一检测可能漏诊。

  建议:高危行为后3个月再检测一次,确保结果准确。

  四、破除误区:科学认知HIV检测与治疗

  1.“U=U”(持续测不到=不具传染性)

  科学研究证实,HIV感染者若规范治疗,病毒载量持续<200拷贝/mL,性传播风险为0。

  检验依据:定期病毒载量检测确认。

  2.“感染HIV等于判死刑?”

  现代抗病毒治疗(ART)可让感染者寿命接近正常人。

  关键:早检测、早治疗、定期监测。

  3.“检测阳性就完蛋了?”

  阳性≠艾滋病(艾滋病是HIV感染的晚期阶段)。

  只要及时治疗,可长期维持健康状态。

  五、结语:主动检测,科学防治,终结艾滋

  艾滋病早已从“绝症”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而检验医学是防治的核心——从早期诊断到治疗监测,每一步都依赖精准的检测技术。

  关键行动建议:

  高危行为后2-4周检测(四代试剂),3个月后复查。

  确诊后立即治疗,并定期监测CD4和病毒载量。

  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