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消化道出血的“幕后黑手”:从胃肠道疾病、肝硬化到肿瘤

2025-08-29 09:07:56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 陈继红

  消化道像一条蜿蜒的“生命通道”,从食管到肛门,贯穿整个腹腔。当这条通道的某个部位发生破损出血时,身体就会发出警报——可能是呕血、黑便,也可能是头晕乏力。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着多种“幕后黑手”,它们直接或间接破坏器官、血管,引发出血。

  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老熟人”,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想象一下,胃黏膜本应像一层保护膜,但当胃酸分泌过多,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了这层膜,胃壁就会像被“腐蚀”一样出现伤口。这些伤口可能深及血管,导致出血。

  溃疡出血的典型表现是呕咖啡渣样物或排柏油样黑便,甚至血便。咖啡渣样物是血液与胃内容物混合后的产物,而黑便则是血液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的铁元素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的硫化铁。轻度出血可能仅表现为黑便,但若溃疡穿透大血管,可能引发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溃疡出血的关键是“修复伤口+抑制胃酸”。医生通常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同时用胃黏膜保护剂覆盖伤口,促进愈合。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还需进行根除治疗,防止溃疡复发。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的“隐形杀手”,也是肝硬化的典型并发症。正常情况下,血液从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至肝脏,再进入心脏。但肝硬化会导致肝脏结构改变,血液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此时,食管和胃底的静脉会像气球一样膨胀变薄,形成曲张的血管团。

  这些曲张的静脉非常脆弱,粗糙食物摩擦、剧烈咳嗽或呕吐都可能使其破裂。一旦破裂,血液会像喷泉一样涌出,患者可能大量呕血,伴随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这种出血来势汹汹,死亡率较高,需紧急处理。

  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核心是“降低门脉压力+止血”。医生会使用药物收缩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同时通过内镜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曲张静脉,阻止出血。对于反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进行介入手术或肝移植。

  三、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是出血的“沉默杀手”,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局部缺血缺氧,表面容易破溃出血。这种出血可能是慢性的,表现为长期黑便或贫血;也可能是急性的,如肿瘤侵犯大血管导致大出血。

  胃癌出血时,患者可能排出柏油样黑便,或呕出暗红色血液。结肠癌出血则多表现为便血,血液与粪便混合,颜色鲜红或暗红。由于肿瘤出血常与其他症状(如腹痛、体重下降)并存,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断。

  早期发现肿瘤出血的关键是“警惕信号+定期筛查”。长期黑便、贫血或便血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若发现肿瘤,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

  四、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肠道的“慢性炎症”。长期炎症会破坏肠道黏膜,形成溃疡和糜烂,累及血管时导致出血。IBD患者的出血多为黏液脓血便,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出血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表现为鲜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则可能累及全消化道,出血部位更分散,症状更复杂。IBD的出血常反复发作,与饮食、压力等因素相关。

  治疗IBD出血需“控制炎症+修复黏膜”。医生会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或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同时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调节免疫系统。对于严重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可能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五、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消化道出血的“先天隐患”,包括动静脉畸形、Dieulafoy病变等。这些血管结构异常,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

  血管畸形出血通常突然发生,表现为大量呕血或黑便,且易复发。由于病变部位隐蔽,内镜检查可能漏诊,需反复检查或使用特殊技术(如染色内镜)才能发现。

  治疗血管畸形出血以“内镜止血+介入治疗”为主。医生可通过内镜注射硬化剂、电凝或钛夹夹闭血管,或通过介入手术栓塞异常血管。对于反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总之,消化道出血的“幕后黑手”多种多样,从溃疡到肿瘤,从先天畸形到后天疾病,每个病因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治疗方法。通过了解这些病因,我们能更好地识别危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消化道这条“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