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晒太阳补钙的“正确姿势”:时间、部位和防护全攻略

2025-08-29 09:10:40 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段丽霞

  在预防骨质疏松的“战役”中,晒太阳常被视为最经济实惠的“秘密武器”。它不需要花一分钱,也不用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只需每天与阳光“亲密接触”一会儿,就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让骨骼更加强健。然而,晒太阳并非简单地“晒一晒”就行,时间、部位、防护都有讲究。掌握正确的晒太阳方法,才能让阳光真正成为骨骼的“守护者”。

  一、晒太阳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它让骨骼变得像“酥脆的饼干”一样,轻轻一摔就可能骨折。而钙是骨骼的“建筑材料”,维生素D则是帮助钙吸收的“搬运工”。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即使吃再多含钙食物,钙也无法被有效吸收,骨骼依然会“缺粮少粮”。

  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食物中摄取(如深海鱼、蛋黄、动物肝脏),二是通过皮肤在阳光下合成。其中,阳光合成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紫外线中的UVB会促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再经过肝脏和肾脏的加工,最终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帮助肠道吸收钙,维持血钙平衡,促进骨骼矿化。

  二、时间选择

  晒太阳的时间是关键。晒得太早,阳光中紫外线太弱,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低;晒得太晚,紫外线又太强,容易晒伤皮肤。一般来说,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是晒太阳的“黄金时段”。

  上午10点前,阳光中的紫外线A(UVA)较多,紫外线B(UVB)较少。UVA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强度较弱,适合长时间温和照射。此时晒太阳,既能补充维生素D,又不易晒伤。下午4点后,太阳逐渐西斜,紫外线强度减弱,但仍有足够的UVB帮助合成维生素D。此时晒太阳,既能享受温暖的阳光,又能避免中午强烈紫外线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季节的“黄金时段”会有所调整。夏季阳光强烈,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的阳光已经足够温暖;冬季阳光较弱,可适当延长晒太阳时间,或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晒太阳,但要注意防护,避免晒伤。

  三、晒太阳部位

  晒太阳时,暴露的皮肤面积越大,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越高。因此,不要只晒脸或手,尽量露出更多皮肤,让阳光“直击”骨骼。

  头部和颈部:头部和颈部皮肤较薄,对紫外线敏感,但暴露面积小,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较低。不过,适当晒一晒头部和颈部,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升精神状态。

  四肢:手臂和腿部是晒太阳的“主力军”。夏季可穿短袖、短裤,让手臂和腿部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冬季可脱掉手套、袜子,露出手腕和脚踝。四肢皮肤面积大,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高,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区域”。

  背部:背部是人体最大的“阳光接收器”。中医认为,背部属阳,晒背能温通经络,促进阳气生发。现代医学也发现,晒背能刺激背部穴位,增强免疫力,同时让阳光充分照射背部皮肤,合成更多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玻璃会阻挡大部分UVB,导致维生素D合成效率大幅下降。因此,尽量到户外晒太阳,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

  四、防护措施

  晒太阳虽好,但也要注意防护,避免晒伤或引发其他皮肤问题。晒太阳与防晒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控制时间:初次晒太阳可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皮肤敏感者或老年人可缩短时间,避免晒伤。

  选择防晒产品:如果需要在阳光下长时间停留(如超过30分钟),可涂抹SPF15-30、PA+的防晒霜,重点保护面部、颈部等易晒伤部位。四肢和背部可少涂或不涂,让阳光直接照射。

  穿戴防护用品:夏季阳光强烈时,可戴宽边帽、穿薄长袖衬衫,既能遮挡部分紫外线,又能让皮肤适当暴露。避免穿黑色或深色衣服,因为深色衣服吸热多,容易让人感到闷热。

  补充水分:晒太阳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容易口渴。因此,晒太阳前后要多喝水,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脱水。

  总之,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天然良方”,但需掌握正确方法。选对时间、露出关键部位、做好适度防护,让阳光成为骨骼的“守护者”。从今天开始,走出家门,拥抱阳光,让骨骼更健康,生活更有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